司局長落區搞「起錨騷」已到強弩之末,宜審時度勢化整為零,低調出擊,避免招惹強烈對抗,令宣傳效果適得其反。倘若當年「走入群眾」的施政理念早已落實,高官已練就一身與市民面對面溝通的硬功夫,情況或許大不相同,可惜一切來得太遲。
前日三位司長展開第三輪「起錨」行動,由於害怕被強烈狙擊,遲遲未有告之傳媒有關行程的安排,被批評繼續搞神秘。電視台採訪只能抽籤碰運氣,更被限制只可派出攝影師,不准有記者隨隊,自然令媒體極之不滿。
即使作出了諸多限制及強化保安,三位司長還是受到不同程度的「騷擾」,只能硬着頭皮闖過去。同枱食飯,各自修行,以律政司司長黃仁龍的表現較佳,餘下兩位則乏善足陳。
其實,到屋邨洗樓風險較少,進入屋苑及至家訪,抗議人士難有可乘之機,屋苑始終是私人地方,不似商場或街頭,可以提早布局搞圍剿,加上有建制派的地區議員及街坊組織的協助,行動成功的機會大為提高,大可不必故弄玄虛,得失媒體。
市民一般不了解政改的具體內容與細節,多希望民主步伐能向前邁進,司局長派傳單與街坊打招呼,純粹是一場騷而已,搶佔媒體時段,企圖為政改造勢,打民意牌。問題是效果會否適得其反?
三次「起錨騷」的鏡頭所見,抗議聲浪不少,支持聲音不強,司局長不善辭令,遇上市民詰問,多舌頭打結、解說乏力,加上經驗不足,事前也沒有充分準備。總的來說,表現雖然漸見進步,卻成效不彰,宜就此打住。
建議為顯落區的誠意,非為做騷,司局長今後應多抽點時間,個別落區探訪居民,聆聽他們的心聲,再帶回領導層研究,努力作出政策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