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本港發生多宗與精神病康復者有關的慘劇,有藥劑系學者認為,這反映醫管局常用處方藥物如傳統口服藥及傳統針劑等,為病人帶來極多副作用,如肌肉僵硬等,影響工作能力,導致病人不肯服藥,醫學界已研發副作用大減的新一代長效針劑,惟公立醫院只有百分之一病人使用。他呼籲當局提升使用新針劑比例,全面支援精神病康復者。
根據醫管局去年數據,近九萬名病人正被處方醫治精神分裂症的藥物,當中三成八為傳統口服藥,三成五為新一代口服藥,兩成六為傳統針劑,只得百分之一為新一代針劑。中大藥劑學院副院長李烱前指出,舊一代藥物每日不多於三元,但副作用多,如手震、反眼等,新口服藥副作用較少,會令人增重,可致糖尿病,但新一代針劑更不會影響正常生活,藥費卻達到每日六十至八十三元。
澳洲悉尼大學預防復發協調中心及神經與精神病研究中心教授Tim Lambert稱,澳洲精神復康政策在十年間達至一流水準,全賴逐步提升新針藥比例,至今絕大部分病人用新針劑,病人定時打針的比例達九成三。李炯前○八年起研究一百八十名使用新針劑的本港病人用藥情況,發現藥費升逾三倍,但因急症室、住院等開支減,整體醫療費減省超過四千七百萬元,減幅達六成一。
家連家精神健康倡導協會主席彭淑賢的妹妹患精神分裂症廿五年,她指妹妹過往服用傳統口服藥,變得目光呆滯、肌肉繃緊,無法工作,八年前轉用新口服藥,副作用減少,現可去旅行,並重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