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動脈高血壓可增加心臟負荷,嚴重可致心臟衰竭甚至死亡。現時要診斷這種難以察覺的慢性疾病,右心導管是最準確的測量方法,惟對人體創傷性大。教育學院研發了一套技術,透過電腦軟件分析心跳聲音,便能預測出病患,準確度達八成六。這項無創傷性的肺動脈血壓測量方法上月獲頒國際發明獎項,教院擬與廠商合作生產測量儀器,令診斷普及化。
教育學院健康與體育學系系主任鍾慧儀指,肺動脈將血液由心臟傳送至肺部以提供氧氣,如肺動脈的血壓上升,會加重心臟的負荷,引致心臟衰竭甚至死亡。常見症狀包括呼吸急促、疲倦、胸痛、暈厥及心悸,病情嚴重會影響患者的活動能力。
鍾慧儀綜合多個國際研究指,患者確診後的五年存活率介乎四成七至五成五之間,但察覺及診斷,往往至末期也未必能確診,加上現時被視為診斷黃金標準的右心導管,需在心臟插入測量導管,創傷性極大且費用昂貴,令患者卻步而延誤治療。
鍾慧儀與該學系助理教授陳靜涵自四年前起,研究透過分析人體心音訊號預測該病症。陳解釋,人體的第二心音會因肺動脈血壓上升而改變,分析心跳聲可測量肺動脈血壓值。她們跟美國一間大學合作研究了五十八名肺動脈高血壓患者及非患者,錄下他們的心音訊號,再輸入電腦利用軟件分析,以辨認心音頻率及預測肺動脈血壓值,結果顯示,預測準確度達八成六。
鍾補充,此診斷法省卻到醫院排期的麻煩及無創傷性,透過簡單設備及電腦軟件便能快速得出結果,整個過程只需約兩分鐘,且費用便宜,減輕基層患者的負擔。
該項研究於上月在韓國舉行的國際女性發明博覽中展出,並從全球三十個國家逾五百名女發明家中脫穎而出獲頒銀獎。鍾表示,正為此研究申請專利,下階段會設計一項方便易攜的測量儀器,再找廠商生產,將此診斷法平民化,「患者可自行測量,上門為病人服務嘅基層護理工作者亦可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