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流亡政府選舉操作

選舉是民主的典範,但亦是社會的負擔,付出巨大的社會成本。全民投入選舉,社會總動員,耗財又耗時,台灣在選舉不斷的操作下,造成族群對立、社會分歧,許多人都在思考如何能讓選舉健康化,不再那麼煽情,也不再訴之悲情,達致選賢與能的目標。

選舉過程中最令人難堪的是扒糞的操作,揭發隱私、偽造證據以打敗對手。過去多次選舉中,民進黨均以此手段獲勝而樂此不疲,成了候選人之痛。當年吳敦義選高雄市長,就被謝長廷抹黑,稱吳與女記者有曖昧關係,並提出捏造的錄音帶為證,結果吳敦義以數千票飲恨敗選。後雖經法院判決勝訴,但已失荊州。

年底的五都選舉,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以超級戰將之態勢投入新北市選戰,民調馬上大幅上升,甚至與國民黨的朱立倫不分軒輊,藍營的神經緊繃,不敢掉以輕心,全力應戰。

蔡英文披戰袍後向深綠輸誠,說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且說如果不能認真面對外省族群對台灣的感情認同,下階段就要面對相互對抗和社會對立的情勢。此語明顯是選舉語言,挑動族群意識,是台灣本土意識與大陸的對抗。蔡英文所謂的族群乃外省人與本省人,事實上,外省人到台灣已六十年,外省人第二代已是在當地出生的台灣人,無所謂族群對立的問題,在選前敏感時刻提出就是操弄族群議題,都是選舉伎倆。

而藍營也抓住蔡英文的「流亡政府」論窮追猛打,並上綱上線指蔡英文比陳水扁還獨。此二議題都有過度操作之嫌,為的乃是選舉。可預見未來蔡英文將從此背上「流亡政府」說的包袱,讓她在選戰甚至將來大選都成為無法放下的擔子,就像馬英九曾說過「終極統一」論也成了民進黨追打的重要標的,其實都是口水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