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醫局中藥再兩婦中毒

公立中醫門診首次發生病人服中藥後中毒事件,受影響病人愈來愈多。繼卅六歲女病人早前證實烏頭鹼中毒後,再多兩名女病人有手足麻痹、頭暈、腹痛和腹瀉等徵狀,兩人情況穩定毋須留院。衞生署調查估計,問題源於致信藥業供應的一批(稿)本疑混入含烏頭鹼的中藥,自今年四月一日起共九次供應予醫管局轄下七間中醫診所及一間其他中醫診所,已聯絡相關診所停用該批中藥。

香港中毒諮詢中心總監劉飛龍指,最新出現中毒徵狀的兩名女病人分別四十七歲及五十五歲,前日服藥後不適,相信同屬烏頭鹼中毒。醫管局表示,兩人昨到仁濟醫院急症室檢查後出院。

醫管局追查發現,只有五間中醫門診曾使用該批問題本,一百零二名病人獲處方,截至昨晚八時已聯絡一百人,其餘兩人會繼續跟進。除(稿)本外,致信藥業亦有向醫管局供應其他中藥,該局有既定程序檢收和抽查中藥,並密切留意事態發展。

衞生署表示,從仁濟中醫門診抽取的(稿)本樣本驗出烏頭鹼。該批中藥材屬預先包裝,由診所職員拆封後直接放入藥房內的容器。調查發現,有關中藥由內地購入,批發商原封不動供應客戶,該署已將事件轉介內地有關部門跟進調查及處理。

致信藥業位於上環的辦公室昨沒有人辦公,只貼出告示留下聯絡電話,有職員承認衞生署正調查該公司。

「成個監管系統盲咗」

全民健康動力主席勞永樂認為,醫管局轄下中醫門診由訂購藥材至配藥等過程,經多層監管,有專業人士把關,較一般藥材店嚴謹,但仍有病人服後中毒,顯示「成個系統盲咗」,也反映衞生署未能有效監管中藥材店掌櫃的專業水準,以致出事。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要求醫管局深入調查,確保同類事件不再發生。

香港中醫師公會會長關之義表示,(稿)本用於治療感冒或鼻敏感,本身無毒性,也不含烏頭鹼成分。有業內人士指出,本與含烏頭鹼成分的川烏、草烏和附子等中藥外形不同,具經驗的掌櫃執藥時應分得出。中藥批發商曾富城表示,供應醫管局的藥材有時會按診所要求弄碎,相信因藥材外形改變而難於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