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膀胱手術複雜須專科好手操刀

【本報訊】膀胱癌是本港男性第八大常見癌症,○七年有四百七十七宗新症,一百七十人死亡,男性患者較女性高三倍,腫瘤須透過手術切除,若癌細胞擴散致膀胱壁,須切除部分或整個膀胱。患者切除膀胱後,需造口排尿或重建膀胱,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陳龍威指出,膀胱重建手術需四至六小時,將假膀胱與輸尿管和尿道接駁,難度甚高,須由經驗豐富專科醫生操刀。

陳龍威解釋,醫生切除病人部分小腸作假膀胱,再接駁尿道和輸尿管,駁口有機會滲漏,但機會僅百分之一至二,若駁口滲漏導致細菌入血,機會更低。不過,若發生滲漏,死亡率高達三至五成。

併發症罕見 機會少於1%

陳續指,假膀胱駁口愈合進度,與醫生的技術和病人抵抗力有關,癌症患者日常攝取的營養被腫瘤「搶去」,加上手術時間長,病人身體變得虛弱,影響康復進度,增加滲漏機會。若病人年長,身體較弱,醫生會考慮為病人造口,切除部分小腸,接駁輸尿管將尿液引出體外,減低風險。

他指,膀胱切除手術需將病人小腿抬高,置於半月形支架上以進行手術,支架加上護墊,減低小腿受壓機會,故出現腔室症候群情況罕見,機會少於百分之一,若出現時,需轉介骨科處理。

骨科專科醫生高拔萃指出,腔室症候群一般因手腳骨折或創傷後出現,肌肉組織血液流動受創傷而受阻,導致腫脹和疼痛,肌肉因長時間受壓引致該病的機會不常見。而手腳腫脹速度有快有慢,只要病人感到腫痛時,醫生及時做手術將腫脹位置開減壓,病人康復後,可能行動不便,但致命機會低。除非病人昏迷,無法表達痛楚感覺,令診斷延遲,肌肉和軟組織壞死、發炎或細菌感染,才會致命,但機會極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