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院爆輪狀病毒 八嬰中招

【本報訊】人手流失嚴重的伊利沙伯醫院新生嬰兒加護病房,繼早前有護士險剪斷嬰兒手指後,又爆發高傳染性的輪狀病毒。該病房自本月十二日起,先後有八名初生嬰出現腹瀉徵狀,包括五男三女,年齡由九日至廿七日大。八名嬰兒經測試全部對輪狀病毒呈陽性反應,其中一名男嬰已出院,其餘七名正隔離治療,全部情況穩定。伊院正調查爆發源頭,傳染病專家相信,醫護人員為嬰兒換片後「洗手洗唔乾淨」,將病毒傳播開去。

伊院表示,該病房已停收新症,並實施有限度探病及出院安排。昨晚所見,病房門口張貼通告,指病房爆發輪狀病毒,提醒家長留意。

疑換片後洗手唔乾淨

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指出,留醫的初生嬰兒大多躺在氧氣箱內,不會「走過隔籬床與人交談」,家長只能隔着氧氣箱「望吓BB」,不可抱他們。因此,若病房爆發輪狀病毒,主要因素是醫護人員照顧帶病毒嬰兒後,例如處理排泄物後,沒有徹底洗手便照顧另一嬰兒,令病毒傳開。

他解釋,輪狀病毒傳染性很高,「一滴糞便可能有過億病毒」,嬰兒只要接觸「幾粒病毒」就會受感染。醫護人員即使為嬰兒換片後洗手,亦未必「洗得乾淨」。嬰兒感染輪狀病毒後會嚴重腹瀉,「半日已可以屙到脫水」。嬰兒體重愈輕,愈易出現脫水。只要及時將染病嬰兒隔離,為他們吊鹽水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嬰兒可漸漸康復。

香港護士協會主席李國麟認為,護士護理病人後必須洗手,才能接觸另一病人,這是基本常識,相信新生嬰兒病房爆發輪狀病毒是由於感染控制措施不足,院方需要檢討。

肇事的新生嬰兒加護病房過去三個月有五名護士離職,只補回四人。本月七日,一名新調往該病房的女護,為一名女嬰拆除靜脈注射托墊時,險用剪刀剪斷女嬰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