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毛蔣爭天下的政治變種

陳水扁、民進黨上台執政搞「法理台獨」和「去中國化」,是從「去蔣化」入手的。他們利用手中的「公權力」發出通令,要求「各級學校、營區及公家機關拆除蔣介石銅像」,帶頭把台北中正紀念堂前的「蔣公銅像」大卸八塊,肢解成百餘碎料。不過,在這場慘烈的「焚蔣坑中」運動中,桃園縣大溪鎮的慈湖紀念公園似乎是個「例外」,還保留着蔣公的塑像,在那場「浩劫」中,慈湖紀念公園共收藏了一百四十一尊蔣公銅像。目前,慈湖公園的蔣公塑像已成為吸引大陸觀光客的一大旅遊賣點。

有鑑於此,桃園縣大溪鎮又想「搞搞新意思」,提出和蔣介石家鄉浙江奉化結成「姊妹鎮」,「爭取毛澤東銅像來台」,放置在慈湖蔣公銅像紀念公園裏,來個「毛蔣台灣會」。大溪鎮鎮長說,這樣做「除了化解當年歷史共業帶來的兩岸仇恨外,也希望藉此提升地方旅遊知名度,刺激遊覽熱度」。

其實,事到如今,兩岸執政者和民眾已經早就沒有「當年歷史共業」的仇恨了。毛、蔣爭天下,國共打仗,血流成河,是中華民族在歷史衝擊、危亡轉變之際的劫數難逃。這方面的恩怨源於毛、蔣一代,止於小蔣和鄧公一代。現在兩岸恩怨早和毛、蔣無關,和國共爭雄無關,只和統、獨有關。

當然,兩岸目前存在的明裏暗裏的統、獨鬥爭又是毛、蔣爭天下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的政治變種。毛、蔣再怎麼爭,國共當年打得再兇,都是在爭一統天下,在爭統一中國。此爭之結果,在一九四九年形成了兩岸分治局面,毛、蔣都認為這是一個暫時的局面。然而,這個局面拖得久了,台灣內部「實現民主」、「政黨輪替」了,國際形勢大變了,兩岸分治就發生了政治變種,台灣方面就不想「統」了,就想「永久分治」或乾脆獨立了。這是毛、蔣之爭絕沒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