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雙抗血小板療法 減少再中風

【本報訊】急性中風病人入院後,大部分會服用阿士匹靈,以防血管栓塞。中文大學最新研究發現,使用兩種抗血小板藥物,較單用阿士匹靈更有效防止血管的微栓子形成,令病人再中風機會減少百分之六。不過由於同服兩種藥物有機會增加內出血風險,只有血管血塊不穩定的病人才適合此療法。

中大腦神經科名譽臨床導師蘇藹欣醫生指,腦血管猶如水喉,「水喉用得耐會生銹,令條喉窄咗」,而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及吸煙,以及脂肪積聚在血管,均會令血管愈來愈窄,一些稱為微栓子的血塊或會脫落,導致血管阻塞及中風。

為防止患者再中風,病人需在中風後七日內服用阿士匹靈。中大在○三至○八年間與內地、新加坡、泰國及馬來西亞的中風中心合作,招募九十八名急性缺血性中風或輕微中風患者,其中卅三名來自香港。患者分為兩組,一組中風後連續七日服阿士匹靈,一組服阿士匹靈及另一種抗血小板藥氯吡格雷硫,又稱為雙抗血小板療法。

微栓子減少54%

患者在入院後第二天及第七天均需以貫穿顱內超聲波檢查腦血管有否微栓子,接受兩種藥物治療的患者較只服阿士匹靈者,出現微栓子的機會減少四成三至五成四。治療期間有兩名單服阿士匹靈者再中風,而服用兩種藥物者,則沒有人再中風,但有兩人出現皮膚易瘀及流牙血的副作用。

中大腦神經科主管黃家星教授指,全港現時只有中大在威爾斯醫院提供顱內血管微栓子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