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新人工膝關節啱東方女性

膝關節磨損叫人苦不堪言,患者須置換人工膝關節,惟膝關節的形狀大小因人而異,尤其東方女性的膝關節較窄小,傳統人工膝關節未必脗合,凸出的金屬邊緣會磨損兩側韌帶。近年美國研發出較切合女性膝蓋的人工膝關節,新關節對「菠蘿蓋」的壓力較小,可減低「菠蘿蓋」移位引致無法步行等後遺症風險。

骨科專科醫生鄧偉文指,膝關節退化多出現在五十至六十歲長者身上,男女比例約為一比六,嚴重者會膝蓋劇痛、僵直,甚至「O形腳」,患者可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將人工膝關節植入股骨(大腿骨)及脛骨(小腿骨)之間的接合位,本港每年有約二千宗同類手術。

以往人工膝關節的尺寸只按比例縮放,鄧偉文說,「好似買鞋咁,細一個碼就長、闊、高一齊變細。」未必合患者需求,尤其東方女性股骨末端較窄小。因此,部分患者的人工膝關節或會過闊,凸出的金屬邊緣與膝蓋兩側的內外副韌帶不斷摩擦而造成痛楚。

降低移位風險

本港近年引入美國研發的新一代人工膝關節,可儼如「度身訂造」般更切合女性患者的需要,估計本港至今進行二百至三百例新關節手術。另外,傳統人工膝關節表面有一道滑槽,其作用是當膝蓋屈曲時,讓膝蓋前方的臏骨(即「菠蘿蓋」)隨四頭肌的牽扯而滑行,四頭肌與膝蓋所形成的角度略呈「V形」斜角,西方人約為五度,亞洲人則約為七度,女性因盆骨較闊,所呈斜角更大。

若滑槽角度不足,每次屈膝均會令「菠蘿蓋」受壓,會使其向左右移位甚至「成塊翹起」,可致劇痛及無法步行,需再開刀補救。新人工關節的滑槽角度較大,亦較傳統關節為薄,可減少對「菠蘿蓋」的擠壓,減低移位風險。

記者陳紹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