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打小人逼爆鵝頸橋

【本報訊】「打你個小人頭!等你有氣冇碇抖!」向是膾炙人口的「打小人」口號,有民俗及文化研究者指出,原來「打小人」來自道教,戰後道士將技巧傳授給無依無靠的婦女,好讓她們有一技之長,經多年演變後,加上「自我創作」,令香港自創獨門「打小人」方法。

多了年輕人 祈工作順利

昨日驚蟄,「打小人」熱點灣仔鵝頸橋一帶逼滿前來祈福的市民,人龍排滿整條堅拿道西,檔口生意滔滔,更有檔口漲價至六十元,當中不乏貪新鮮首次「打小人」的年輕人,祈求工作順利,更有家屬代表,一口氣花五百多元為多位家人祈福。

驚蟄為中國廿四節氣之一,意思為大地回春之時,冬眠地底下的蛇蟲鼠蟻要出動覓食,民間為治患,相傳此日為「白虎開口」日,故此要祭白虎,打小人,以防受襲。

歷史文化搜集者張熙明昨更「開班」,向市民講解祭白虎的來源。他指出,「打小人」源自道教的祭煞法,用以祈福,而傳統的祭煞法先要用水及米淨壇,再請元帥、土地等神靈,放牒後動用獅刀解結解怨,再用白肉、雞蛋等祭虎,終以打杯及謝壇作結。

鵝頸橋的打小人法則可選擇小人「對象」,除要先寫上姓名在紙上,更要用「爛臭鞋」打小人,肥豬肉抹紙老虎的嘴,寓意「塞住小人口」,過程亦沒使用獅刀。

張表示,經多年演變後,加上「自我創作」,令香港有獨門的「打小人」方法;又謂,除了昨日,今天「除日」也宜「打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