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思入風雲:非交通意義

對中國人而言,高鐵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別具意義,除了作為一個交通基建的項目,也是中國步向現代化的重要象徵。

一百五十年前,中國開始在現代化的旅程摸索前進,除了反思一些深層次的文化結構問題,更直接是科技國防等。中國自強運動中,其中一項就是築鐵路。

築鐵路本來是有利民生、促進經濟的項目,但在當時的中國,築一條短短的鐵路也是寸步難行。中國的第一條鐵路,是連接上海至吳淞鎮的吳淞鐵路,但由於英國商人未經批准建造,通車十六個月後被滿清官員以近三十萬両白銀買回,然後再拆毀,白銀換回爛鐵,是何等的悲哀。

李鴻章是洋務運動的推手,過往許多人卻將其視為漢奸,直至近年中國頗多評論都對李鴻章重新評價。當年自強運動之初,每走一小步都要付出莫大力氣,非局外人甚至現代人所能明白。李鴻章為建鐵路,特別在中南海紫光閣建了一條一點五公里的鐵路,時速三十里,並從法國進口蒸氣車和豪華車廂,目的是向皇室推銷鐵路,爭取他們的支持,才可以擺脫社會以至政府的反對。

這條皇室玩具鐵路一八八八年開始建,直至十七年後,留美回國的詹天佑設計並建了中國第一條正式的客運鐵路——京張鐵路,由北京西直門經居庸關、沙城、宜化至河北張家口,全長二百公里,在一九○九年完工,當時而言,已是中國了不起的成就。若以鐵路的發展為標誌,今日的高鐵,當然不是一般的交通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