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冷眼旁觀:engage傳統

其實,政府在回歸前後都有一套透過民政系統進行的社區聯絡和諮詢制度,可惜,在曾蔭權實施「親疏有別」的方針後,這些「前人智慧」已蕩然無存。

已退休的公務員說,民政系統內一直有「engage」,即是「認識、接觸、聆聽」的傳統。當年,若有新的社會組織崛起,無論是怎樣的性質,無論該組織持怎樣的立場,民政系統由高層至聯絡主任,都會想盡辦法認識他們,就算是小眾團體,例如同志組織都不例外。

退休官員說,若我仍在位,在反高鐵聲音出現後,我定會想辦法engage,嘗試聯絡菜園村村民以及這批「八十後」年輕人,與他們見面,就算不能改變立場,也可先建立溝通的管道。我明白了,拿出誠意溝通,是建立互信和消弭分歧的第一步,在互相尊重的社會,意見不同不是大問題,缺乏互信才是大問題。

老一輩政務官比今天在位的一代較懂得engage的藝術。退休官員引用西鐵在建造期間的爭議作例子,當年,由於荃灣華基等幾幢工業大廈位於鐵路沿線,需要收地和清拆,代表政府與廠戶斡旋的就是眾人「媽打」李麗娟。她不停落區與業主開會,為受影響廠戶爭取更合理的方案,就算到最後關頭,政府決定在未談妥賠償下強行收地,警察到場,「媽打」也是站在廠戶的一邊,為他們爭取緊急補助金。

而今天在親疏有別下,問責官員不相信engage這一套,只與答應合作的菜園村居民開會,刻意對立和邊緣化反對聲音,把大喊「不遷不拆」的一方逼進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