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菩提明鏡:台灣裁軍裁無可裁

台灣媒體報道,台軍最新的精簡規劃「精粹案」,規定台軍編制員額為二十一萬餘人,真正的戰鬥部隊將不到十六萬人。有軍方將領和政客認為,台軍戰鬥部隊已到裁無可裁的地步,主張「精粹案」的精減重心,應是部隊機關和非戰鬥部隊,不宜再裁三軍基層作戰部隊。例如,台軍儀仗隊仍有一個營的規模;陸海空軍各有一個連,十年沒變。但是,即便是美軍,都很難看到這麼大規模的「儀隊陣仗」。儀仗隊並不是戰鬥部隊,各軍種保留一個排,三軍合計有一個連的儀仗隊即可,實在不需要到一個營的規模。

其實,說台軍儀仗隊一個營多過美軍,意思不是很大。北京的三軍儀仗隊,可能比團的規模還大,去年「十一」大閱兵,光是軍樂隊就超過千人。明年是中華民國一百年紀念,北京方面也要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年。馬英九雖然裁定明年「雙十」不搞大閱兵,但還是要相當儀仗隊充場,三禪想,一個營的兵力可能都不夠,還要從其他部隊抽丁。所以,台灣的儀仗隊要裁也要等到明年「雙十」之後。

其實,台軍裁軍快十年,陸軍從二十四萬的編制員額,裁到現在只有九萬多人,這種兵力規模,根本不足以固守台灣。 我們可以看到,台灣這十年的裁軍,與「寧靜的革命」一人一票選總統,是脗合的。因為兩蔣時代,實行強制性服兵役,之後所有減低選民及其家庭服役壓力的政策都受選民歡迎。所以,台軍的裁軍已經是選票考慮第一,真正的軍事防衞需要是第二位了。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矛盾的現象,一邊壓縮兵員,另一方面又花巨款買軍備。其實,如果國民黨政權敢確定「政治防衞」的策略,靠國際壓力和兩岸簽和約,那保留象徵性軍隊即可,就如金門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