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今天起一連三天,立法會繼續審議高鐵撥款。這些天來,高鐵是輿論焦點,社會上既有「反高鐵」的聲音,也有愈來愈響亮的「反反高鐵」陣營,他們各自在報章刊登多款廣告,當然是財雄勢大的支持高鐵廣告較多。報章持正反意見的都有,撐高鐵的想盡辦法擔任政府的推銷員,反高鐵的就用大篇幅轉載反高鐵大聯盟的各式行動,包括繼續苦行、斷食和文化營等。
加入兩方陣營的市民也非常多,我這個小框框近日收到不少讀者的電郵,正反都有,有罵年輕人是搞事的職業示威者,也有認同錦上路設站較方便新界居民。
印象中,香港似乎從未就一個「基建議題」出現如此嚴重的分歧,鬧得如此臉紅耳熱。市民渴望民主的遊行請願過去二十年從未間斷,但基建是發展,而「發展是硬道理」,在「中環價值」主導的香港,從未引來如此激烈的辯論。
我相信熾熱的氣氛不會因立法會夠票通過撥款而沉寂,接下來,與基建、發展有關的議題若處理不當,可能會惹起更大的風波。
因此,通過也好,不通過也好(其實,建制議員佔多數的立法會沒可能不通過),以後政府如何檢視高鐵帶來的動盪?如何反思未來的公眾參與方法?高鐵的諮詢程序究竟出了甚麼問題?政府能否從今以後放低「愚民政策」,下放權力,誠摯地與民共議?如何面對具爭議的菜園村收地和高鐵前期工作?這些問題值得持續關注,拭目以待。
通過,並非表示高鐵爭議已畫上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