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死火之謎眾說紛紜,司機除了將矛頭直指中石化外,坊間出現石油氣含水分或過量冷卻劑、的士氣隔不足等說法,亦有指的士在慢車或停車時引擎轉數過低,是死火原因之一,但這些其實都只是以訛傳訛的猜測。據悉不少司機為了省氣,會將引擎轉數減慢至每分鐘少於八百,令石油氣中的冷卻劑難以燃燒而沉積,以致「窒車」甚至死火。
香港汽車工業學會會長李耀培承認此說法,「怠速係會有影響,加上保養等問題,會好易令架車死火。」不過李表示,始終未有確實證據,不能證實事件與轉數過低有關,有份參與機電署調查小組的李指,期望下周可以公布調查結果。
「死因」仍未明 人心惶惶
正因署方遲來的調查,令業界人心惶惶。「到依家都唔知真正原因,大家惟有各自諗辦法自保。」司機林先生表示,雖然機電署指與中石化未必有關,但由於真正原因未明,業內仍將矛頭直指中石化的石油氣出問題,所以同行多避免到中石化入氣,甚至有車行和車主製造白色恐怖,向司機表明,如到中石化入氣後死火,當中拖車及維修等費用須由司機負責。
車行指令一出,無不令司機忙於排隊加氣,加重其他氣站的負擔。以屯門和九龍灣為例,中石化氣站無人入氣,其他公司氣站卻出現車龍,部分氣站的石油氣到下午二時就已售罄。又例如大埔區沒有其他公司氣站,要加氣就要到其他區分,成本因而增加。
「一定會keep單自保,車行講明唔負責,如果有事就追中石化。」司機陳先生因其他公司氣站已「冇氣入」,被迫到中石化加氣,陳不肯定事件是否與中石化有關,不過車行下令,司機不敢不從。
本報致電有關車行查詢,該車行負責人支吾其詞,只表示這屬同行做法,並無不妥,未有回應是否不負責維修事項。
另一間車行負責人陳先生承認,上月底開始,有提醒司機暫時勿到中石化入氣,但強調如的士真的因此而死火,該行會負責拖車和維修的費用。陳批評,機電署自事件發生後,化驗和調查工作苟且,遲遲未公布真正原因,業界惟有出招自保。
的士商會聯盟發言人吳國雄表示,業界停入中石化石油氣的做法是無可厚非,「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事實係行家真係入完出事,咁就梗係暫時避忌吓啦。」
調查公布前 不會冒險
吳指,不論司機、車主、車行只為開工,在機電署公布調查報告之前,當然不會冒險。不過他擔心調查最終會不了了之,「都發生咗咁耐,機電署都冇解釋,話就話調查,最後咪又係慢慢丟淡。」
中石化發言人表示,會積極配合政府調查事件,使能盡快找出原因,以釋公眾疑慮,並指公司石油氣銷量正逐步回升。
的士投訴氣站留氣予小巴
自的士小巴死火事件發生後,中石化氣站生意無可避免地暫受影響,反之其他氣站則供不應求,不少司機均要四出「撲氣」,司機們蜂擁光顧其他氣站,令部分氣站供應緊張,更引發的士司機與氣站糾紛。
有的士司機向本報投訴表示,發現新界有氣站對外張貼「石油氣售罄」告示,同時私下留氣給予部分專線小巴入氣,引發司機不滿,認為氣站做法不公。「大家都係搵食車,入油都係先到先得,有咩理由唔畀的士,畀小巴!」司機馮先生忿忿不平,質疑為何有小巴可享優待。
其後司機去信機電署投訴,署方向有關氣站了解事件後,氣站供稱沒有「留氣」予個別車輛,署方亦指事件應屬誤會。惟馮先生堅稱親眼目睹,認為事件只因署方介入才得以平息,「我哋唔係針對邊個,只係希望公平啲。」
機電署被揭無驗石油氣機制
早於去年九月,有車行已收到多宗的士死火報告,並將事件向機電署匯報,惟署方懶理調查,終導致元旦日的士集體死火。
事件引起公眾關注後,機電署才急急於月初設立調查小組,於本周一展開石油氣的士測試計劃,循氣庫、加氣站及石油氣車輛三方面調查,表面積極的同時,亦揭發原來過去署方一直沒有機制抽查油公司的石油氣,單靠入口證明,監管粗疏引人詬病。
而於本月四日設立的相關熱線,截至十二日止,共收到一百廿一宗石油氣車輛死火的報告,但數字卻不足以反映死火的嚴重情況,有工會估計,全港約一萬八千多輛的的士中,最少有逾六千輛的士中招死火,的士每日死火逾四十次的個案更多不勝數,問題更逐步蔓延至小巴,近日已有十數宗小巴死火的個案。
圖、文﹕探射燈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