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中風會影響患者的活動能力,傳統的康復治療在評估手功能時往往不夠全面仔細,只有三成患者的上肢能部分復原。九龍醫院○七年率先引入高科技儀器,以虛擬現實遊戲訓練、電療法及活動治療等非傳統療法,提高患者接受治療的興趣,針對性訓練患者手部功能,訓練效果顯著,已有一千名病者受惠。
九龍醫院康復科主管醫生張光宇表示,患者手部會在中風後出現疼痛、痙攣、肌肉張力過大變得繃緊,肌肉控制困難,難以進行日常活動,影響起居飲食、社交及心理。傳統療法是利用吊帶和雙手運動訓練,但評估手功能時會忽略手的反應、速度及用手的認知能力,故成效並不顯著。
該院○七年成立手部功能訓練及研究中心,引入多種高科技儀器,為中風患者提供針對性治療。高級職業治療師陳玉蓮指出,傳統療法單調枯燥,患者難產生興趣,以致療效不理想。該中心引入虛擬遊戲訓練,如足球、文字方塊排列等,把治療和遊戲結合,患者在虛擬遊戲訓練室伸手「搬字塊」、「打球」,練習上肢動作,亦訓練耐力、反應、力氣及手眼協調。由於患者全程投入,有助紓緩疼痛。
陳玉蓮稱,患者亦可透過機械臂的輔助引導,及電腦模擬超市購物、駕車等情境訓練,進行肩膀內收外展、肘關節屈曲伸直等動作;機械臂亦可根據患者力度,調校儀器敏感度,令患者易達到動作要求,提高成功感。
活動導向性電療法
該中心亦引入活動導向性電療法,患者需先服用或注射令肌肉放鬆的藥物,再佩戴手架,透過人工電流刺激手部肌肉,令手腕和手指伸展,做出拿水杯、摺毛巾等動作。但陳玉蓮表示,羊癇症及使用心臟起搏器患者則不適用。
除了肌肉控制困難,感知亦影響患者康復能力。一般患者中風後只依賴健全的手,而棄用患手,以致影響患手康復。該中心因此透過約束及誘發性活動治療,約束患者健全的手,讓患者多使用患手,使患手恢復活動能力。
張光宇表示,療程時間要視乎患者的進展,而中風後三至六個月是患者的黃金康復期,建議患者在病情穩定後應盡早接受康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