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二○○九年,也是不夠包容的一年。誠然,「不在我後園」是全球普遍現象,但香港似乎特別嚴重,已不能自拔地跌入這自私的心態:焚化爐、垃圾站、戒毒所、弱能兒童學校、美沙酮中心等都是必要的社區設施,在哪裏建都可以,但千萬不要在我家後園建。
相信大家還記得梅窩居民對着正生女學生,說她們是「吸毒妹」這段新聞。居民用最歧視的語言和帶着最大的偏見排斥這些年輕人,缺乏文明和包容,讓社會大為震驚。當然,事件後來被正生的糊塗帳目弄複雜了,正生遷校更是遙遙無期。
離島區議會反對正生遷校,屯門區議會反對興建焚化爐,沙田區議會最近反對在馬鞍山興建大學聯合宿舍,連中西區區議會前年也差點否決在堅尼地城建香港大學宿舍。我們發現,原來區議會是「不在我後園」自私意識的推波助瀾者。
區議員選區太細,居民反對,議員也跟着反對,不能與居民理性討論他們恐懼甚麼或者提出更包容的方案。區議會擔當不了這角色,久而久之,社區瀰漫着「會影響樓價」就必反對的風氣。教育界朋友說,早前有屋苑反對在其附近興建肢體殘障學童宿舍,有人更說「要先看看他們是甚麼樣子」才會考慮支持。我的天!難道孩子是「貨」,要先看「樣辦」?
聖公會鄺保羅大主教在其聖誕文告中,呼籲社會要接納和包容一些自己不願意看見的人和事,減少排斥和歧視異己。謝謝你,鄺大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