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特殊教育失衡苦了學校

本港特殊教育政策失衡苦了學校及教師,現時輕度及中度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需按教育政策看情況編配入讀主流中學。但一項調查發現,本港中學在相關政策失誤下「無支援頂硬上」,包括主流中學教師缺乏配套、工作量太大及欠缺培訓等,令教導該類學生存在多項困難,受訪大部分學校希望獲撥資源,增設「融合教育主任」以作配合,同時把特殊教育列為培訓教師必修科,以支援有需要的學生。

香港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上月向全港主流中學校長派發問卷。結果發現,在平均有廿四名讀寫障礙、言語障礙等特殊學生的學校中,有八成向教育局申請學習支援津貼;但對於向特殊學生提供的教學支援,八成一學校表示教師新增工作量太大;六成半指教師培訓不足,令提供予該類學生的支援有困難。

調查並發現,有三成受訪學校分別認為教學助理人手及經費不足;六成學校更表示難以將有不同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組織一個組別共同支援,最終導致更多困難。

香港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督導主任馮慶球表示,特殊學生各有不同,未受過特殊教育培訓的老師難以應對,「今年要教導一名過度活躍學生,下年又轉教另一個自閉學生,老師搞唔掂。」他說,上述情況造成老師難以控制課堂秩序,以及難以辨識特殊學生的需求。

建議增設特殊教育老師

調查反映,七成學校認同把特殊教育課程列為教師入職前的必修科,九成三贊成加設融合教育主任職位。此外,香港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亦建議,在各個校網內,增加受過特殊教育訓練的教師人手,包括於收取較多特殊教育學生的主流學校,增加三至四名常額特殊教育教師,或加開特殊教育班等。

明愛今年派隊到台灣特殊學校交流,家長代表李太促請本港倣效台灣訂立《特殊教育法》,規定課程設計、考試安排等內容及校長必須接受特殊教育課程。她稱,台灣有受訓老師為各學童評估及至少一學期觀察輔導,而本港雖有《小一學生之學習情況量表》識別特殊學生,但並非所有學校使用,因此她要求全面推行識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