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間發生多宗高空擲物事件,我們聽得最多的民間聲音是要求有關部門盡快在大廈天台安裝「天眼」,全天候監視各大廈和行人路的狀況,保障行人安全。
其實天眼成效一直受人質疑,安裝天眼亦牽涉很多問題,譬如保養、維修以至權責和私隱等;此事亦非一時三刻之舉,要等到政府派人安裝天眼,不知道這期間有幾多行人遭殃;市民也不可能在無天眼的日子裏,行街時眈天不顧地,甚至撐着傘子走路。
此時社會各界非但不能夠坐以待斃,更要趁此機會發動民間力量,在天眼還未安裝之前盡量杜絕罪案發生。
現時,香港十八區區議會下有六十三個分區委員會、約二千八百個大廈互助委員會、約八千九百個業主立案法團,另有地區性的滅罪委員會和防火委員會。這些組織的成立,正是協助住戶之間建立睦鄰關係和互助精神,提高居民的責任感,改善大廈及區內街道的治安、居住環境及管理成效。
每一棟大廈的住戶組織可自發成立糾察隊,不定時巡查大廈情況,留意陌生人的出沒;在安裝天眼前,糾察隊輪流監視天台和住客窗戶有否出現高空擲物;沒有成立住戶組織的舊樓,則應由區議會、分區委員會及滅罪委員會等協助保安工作。
在這個最危險的時候,正是讓市民之間凝聚更深厚公民意識的良機。況且,天眼只不過是冷冰冰的機器,哪能及得上睦鄰交往時的守望相助、用心關懷那樣窩心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