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所無牌盆菜製造工場位處元朗屏山一圍村內,前臨一所歷史悠久的書室,書室內亦放有多張寫有該盆菜供應商名字的摺枱,以及數罐小型石油氣,而無牌工場大部分範圍以鋅鐵包圍,工場外則被如成人高度的野草包圍,外人難以察覺工場正在運作,更加難以窺探內裏情況,不過工場飄來的濃烈烹煮豬皮及蘿蔔味道卻暴露了工場所在。
位置隱蔽 鬼祟進出
為了解該工場運作,記者早前多日在該個無牌工場外觀察,發現每早都有送貨工人將魚蛋及蘿蔔等食材送入場內,並不時有穿圍裙及水鞋的工人進出,以及經常傳出巨型爐頭煮食物時發出的「熊、熊」聲音,工場外亦放有兩樽大型石油氣罐,工人出入時均顯得小心翼翼,四周觀望,並且會緊盯生面口的陌生人。
記者幾經辛苦,才找得工場暗角位爬高進行觀察,只看見場內兩名女工正蹲在地上,不停清洗食物;一男子則指揮場內工人工作。工場面積頗大,但陳設簡單,地上放滿膠盆、鐵盆、大型保暖壺、雪櫃及五個大型煮食石油氣爐,枱面則放有剛送來的魚蛋,工人處理食物時流出的污水則充斥一地,令工場地面長期濕漉漉。
每日約於下午四時,工人便會將煮好的食物,逐層逐層鋪入鐵盆,並用錫紙包裝好,然後放入印上店舖名稱的膠袋及推上貨車。約五時,司機便出發往不同的地方送貨,範圍包括田廈路一帶的私人屋苑、元朗鳳攸南街及屯門良田村等,保守估計,每車約有十盆盆菜,重陽節期間,更需出動多架貨車送貨,可見生意不錯,每當顧客取貨時,司機便會取出定單,核對顧客資料及收取費用,然後將盆菜交予顧客。
無牌經營 檢控無符
記者亦曾親身到過該店的元朗門市觀察,當發現送貨工人將多個在無牌工場做好的盆菜運到門市,記者便佯裝欲購買盆菜,店員介紹大盆七百八十元、細盆四百五十元,更即時揭開以錫紙包好熱騰騰的盆菜供記者「睇貨」,還堅稱盆菜在店內烹煮。
然而,據記者連日所見,該店廚房根本沒有任何煮盆菜迹象,廚具及地面更是新簇簇。
食環署發言人表示,該盆菜製造工場未有領取合法牌照,今年一月該署已曾控告上址負責人無牌經營食物工場,近期曾多次巡查,但未有發現違法活動。
元朗區議員周永勤估計該盆菜供應商可能貪圖方便及節省成本,才在該無牌工場烹煮盆菜,他指罰停牌的法例已具一定阻嚇作用,敦促食環署加強巡查,保障食物安全。
至於該利用無牌工場製造盆菜的供應商負責人鄧先生初時解釋,該盆菜工場只用作慶祝村內事務,負責村民全屬義務性質;當記者踢爆有送貨工人將印有其店舖名稱的盆菜送予「顧客」時,他亦辯解為「顧客」是親朋戚友;直至當記者指曾親身光顧及未見過元朗店有煮盆菜迹象後,鄧在「兜無可兜」下才轉口風,承認近兩個月因店舖廚房裝修,才將工場移師到該圍村工場煮盆菜,強調屬暫時性質,當裝修完畢,便會搬回該店煮盆菜。
上月20人中招翻熱最少75℃
圍村盆菜具特色又惹味,但本港過往曾發生過多宗食盆菜致集體中毒事件,醫生警告,盆菜送抵後,要盡快進食,若要翻熱亦要加熱至攝氏七十五度以上,否則容易引發食物中毒。
送抵應即進食
最新一宗食盆菜出事的個案,發生在上月,二十多人進食元朗一所食店供應的盆菜後,出現嘔吐、腹瀉及發燒等不適徵狀,有長者情況較嚴重,需留醫觀察。過往幾年,亦曾出現過多宗市民食盆菜後不適事件,最嚴重一宗發生於○六年一月新春期間,四百多名市民進食「百家盆菜」後,出現食物中毒徵狀,疑感染副溶血性弧菌。
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表示天氣轉涼,是吃盆菜的高峰期,一旦供應商定單多,處理食物不當,如未煮熟或於室內擺放太久等,都有機會孳生細菌,如蝦可存有副溶血性弧菌、雞肉則有機會含有沙門氏菌,進食後可令人出現腹瀉及發燒等病徵,若幼兒及長者感染,更有機會因脫水嚴重而出現休克,威脅生命安全。
他建議,盆菜送抵後要盡快進食,若食剩後翻熱,要維持攝氏七十五度及三分鐘以上。
每年營業額可達10億
吃盆菜已不再局限於圍村喜慶事,多年前的「千人盆菜宴」及「千歲宴」等萬人空巷吃盆菜的熱鬧場面,已將盆菜特色帶到市區。由於盆菜愈來愈受歡迎,帶動了由圍村人經營的盆菜生意外,就連酒樓、餐廳、快餐店及超級市場等亦加入盆菜戰團,有業內人士估計,每年盆菜的營業額更高達十億元。
大財團爭做 毛利達50%
從前做盆菜供應商只有兩三家,當大財團加入競爭後,有人創出免費送貨、到會服務,亦有人加入名貴材料,例如鮑魚、海參及魚肚等款式作招徠。
由於做盆菜難度不高,加上原料價廉、外賣及到會服務可節省舖租、水電等開支,在成本低下情況,毛利可高達五成。
而盆菜生意也有分旺季和淡季之分,每逢中國人的大節日,例如農曆新年、中秋及冬至等,均是吃盆菜的旺季,雖然黃金檔期一年計落只有十多日,然而期間每日售出的盆菜數以百計,另外專做盆菜生意的供應商,平日則依靠圍村喜慶或嫁娶等事維持生意。
■圖/文:探射燈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