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冷眼旁觀:成功與失敗

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撰文說,當年政府興建新機場,建新公路和青馬大橋,也有人批評工程浪費,是製造大白象。今天,新機場成功了,贏得「最佳機場」獎項無數,為香港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新機場和整個「玫瑰園」計劃是正確和具前瞻性的決定,計劃的成功背後有怎樣的因素?前人的決定值得我們仔細參考和研究,不能只概括的說「有效益」。

因為,基建變成大白象,變成幾代人需要承擔的債務,俯拾皆是。如台灣高鐵,當年台灣政府以「建造和營運」的方法讓私人公司承擔建造和融資,後來成本一直上漲,政府要真金白銀伸手援救,最近更撤換高層,由代表政府的總裁收拾爛攤子。台灣報章說,高鐵現時負債高達三千八百九十九億元台幣,即港幣一千億元左右,這是天文數字。

我在台灣旅遊幫襯高鐵多次,那是一條很舒適但乘客不算多的鐵路,從台北至台中只需一小時。然而,規劃高鐵時用的「每天十多萬人次」數據,顯然是太過樂觀。

香港的高鐵拍板了,興建總費用高達六百多億元,是全球最昂貴的鐵路。高鐵估計屆時每天乘客十萬人次,有多準確?六年後通車時自有分曉。

我無意潑冷水,我支持香港有高鐵,但我希望高鐵成為幾代人的福氣而不是負累。基建不只理念,興建過程需要照顧每一個細節。成功與失敗,只是一線之隔,是百年基業還是百年錯誤,也可能只是一念之差,在乎政府是否願意開放胸懷,接受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