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香港的高鐵計劃被行政會議通過了,但還有立法會撥款的關要過,而菜園村「不遷不拆」的那一關也還不知如何落幕。
如果我們回眸香港回歸十餘年的蹉跎歲月,不能不老老實實感謝英國最後留下了玫瑰園。假設:當年英國人不堅持搞新機場,我們現在會有新機場嗎?可能問十個香港人七個肯定說沒有,兩個說「唔知道」,大概一個會猶豫地說可以吧。不過,這唯一的一個人提起空廢了十餘年的啟德機場,也會搖頭嘆息。
董建華、曾蔭權都埋怨過運氣不好,將香港基建的低效率歸咎於形形色色的金融危機,但我們要問兩位行政長官,你們有過香港發展的全新藍圖嗎?或許,董建華還好過煲呔曾,他還有過這個港那個港,而煲呔曾僅是從前任的計劃中拼湊出「十大工程」。
這次曾蔭權的施政報告,採取「不談大事只談小事」、「不談爭議只說共識」的策略,顯示其已經無所作為之心,僅想安安穩穩打工打埋三年。誰想到愈想避麻煩,麻煩愈「沾身」,小小的慳電膽本來登不上施政報告的大堂,但煲呔曾偏偏要當份小糖去派,惹來一身腥。
三禪詬病董建華、曾蔭權,最主要的是他們對香港的城市規劃,沒有革命性的長遠規劃。明明知道中環已經高度擁擠,卻不敢搞出一個新的中環。內地許多城市都將市政府搬離市中心,既騰出黃金地段發展商業服務業,又營造出了一個新區。事實上,高鐵總站設在西九,西九的發展前景甚至優於中環,港府如有魄力,就應將中環的所有政府機構搬至啟德,甚至是九龍塘、沙田,新的政府總部就不應該建在添馬艦。何謂革命性的規劃,政府機構撤離港島就是革命,那樣才有新的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