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葡萄酒清酒豪飲或致癌

【本報訊】愛酒人士長期飲用梅酒及葡萄酒可能致癌。食物安全中心研究本港飲品及發酵食物的可致癌物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後發現,花雕、日本清酒及梅酒三種酒精飲料樣本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最高,葡萄酒及日本清酒樣本的含量更超出美加的安全標準。食安中心警告,每天喝七十六毫升梅酒或二百五十毫升葡萄酒,不排除會對健康構成風險。

又稱尿烷的氨基甲酸乙酯為發酵過程中天然產生物質,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七年將其列為可能令人患癌物質,加拿大、美國及捷克等地有為酒精飲品定出氨基甲酸乙酯最高限量,本港則無論在發酵食物及酒精飲品均無標準。

南乳亦含氨基甲酸乙酯

食安中心○七年十二月至○八年三月在市面抽取二百七十六個食物及飲品樣本化驗,昨日公布的結果顯示,七成樣本含有氨基甲酸乙酯,南乳為含量最高食物,五個樣本皆有驗出,最高一個含量達每公斤六百五十微克,而腐乳同樣六個樣本均含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最高樣本達一百三十微克。

酒精飲品方面,最高一個花雕樣本氨基甲酸乙酯含量達三百九十微克,日本清酒、梅酒及葡萄酒亦驗出氨基甲酸乙酯,而以各款飲品含量最高樣本計算,日本清酒所含物質超出加拿大及美國最高限量標準,包括紅、白酒的葡萄酒更超出美、加、捷克及韓國的三十微克上限,當中白酒含更高氨基甲酸乙酯。

食安中心雖估計一般港人從發酵食物及飲品攝入氨基甲酸乙酯的分量不會構成健康風險,但特別指出每天喝超過二百七十毫升蒸餾烈酒、七十六毫升梅酒或二百五十毫升葡萄酒的消費者,不排除會因攝入較高量氨基甲酸乙酯而影響健康,建議市民盡量縮短儲存發酵食品及飲品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