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指點江山:香港應重振製造業

內地改革開放之前,香港的製衣、玩具、鞋、塑膠、電子、鐘錶、雨傘等製造業蓬勃發展,多項產品出口均居世界第一,而製造業的繁榮,帶動了本港的充分就業。然而,內地改革開放之後,由於廉價勞動力、地價租金便宜、稅項優惠、市場潛力大等因素吸引,香港勞動力密集產業紛紛北移神州,本地生產總值九成由服務業獨力撐持。這一歷史性轉變,造成本港製造業空洞化,導致低文化、低技術的勞動力結構性失業,構成香港經濟深層次矛盾之一。

近年港府大力鼓吹知識型經濟,但如何解決本港結構性失業問題,始終苦無良策。故此,筆者建議本港應以全新格局重振製造業,主要是「香港製造」品牌的食品工業、醫藥工業。

前年輸往日本的「毒餃子」案和去年衝擊全行業的「三聚氰胺奶粉」案,令內地食品工業整個產業鏈受到慘重打擊,食品安全信譽掃地。單是奶製品,就遭到二十多個國家、地區的杯葛。若香港政府加強符合國際標準的質量檢測、認證,「香港製造」就是一項無形資產。在此背景下,可鼓勵企業回巢在本港設廠生產奶產品、加工食品,利用CEPA安排,免稅銷往內地,雖然本地勞工成本較高,但利潤不會少。同理,內地質量事故頻繁的醫藥工業令消費者信心不足,港企也不妨重返香港生產。如此一來,香港製造業將可煥發「第二春」,結構性失業將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