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記者陳慧明報道】立法會《最低工資條例草案》委員會將於本月底舉行正式會議,而臨時最低工資委員會正就訂立首個最低工資水平展開研究,面對各界普遍認為最低工資水平不應低於綜援,商界認為一旦推行最低工資,當局應以綜援補貼差額。不過,勞工界及學者均認為建議不可行,由綜援補貼變相是補貼僱主工資。
多個商會紛紛為政府即將推行的最低工資作準備,包括了解條例草案內容及收集僱主意見。有商會指出,現行綜援制度下設有入息豁免限額最高二千五百元,若推行最低工資後,有工作的綜援受助人超出入息豁免限額部分會被扣減,認為有違保障基層市民收入的原意,建議政府應提高豁免入息上限,甚至取消扣減讓全數入息獲得豁免,其原來領取的綜援金額扣除全數入息後,其餘差額則由綜援金補足。
政府正考慮商界建議
商會又認為,最低工資水平日後會每年作出調整,認為綜援的整體金額亦應每年同步調整。據了解,商會已向政府提出相關建議,政府亦認為可作考慮。
不過,港大社工及行政學系講座教授周永新則認為,將最低工資與綜援比較並不恰當,現行申請綜援需經過入息審查,申請人及其總收入必須低於在綜援計劃下所認可的每月需要總額,而現時一名健全單身人士的入息限額一般介乎三千至三千五百元,若將入息豁免限額提高甚至全數入息豁免,則有可能令綜援受助人不合乎申請資格而被取消綜援。
勞工界立法會議員李鳳英亦認為,將最低工資與綜援相提並論並不可行,反而會削弱工人的議價能力,更變相將兩項措施綑綁,有可能拖慢最低工資立法進度,亦會令市民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