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經濟向前發展,令市場進一步繁榮,最終目的之一,是為了改善民生,提升生活質素,讓老百姓有好日子過。經濟發展與市場繁榮息息相關,金融海嘯席捲全球,打擊各國經濟,令市場萎縮,失業率大幅飆升,基層市民受災受難。
施政報告將交代政府對未來一段時間經濟復甦情況的看法,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各項改善民生的措施。究竟香港經濟環境是否已穩定下來,復甦的曙光是否在望,答案絕不簡單,經濟學家也沒有一致意見。
曾準確預測金融風暴的魯賓尼教授認為,各國以寬鬆的貨幣政策及以大量投入公帑來挽救深陷危機的金融企業,雖渡過了最大的關口,但退市機制及結束用財政手段刺激經濟的措施,將涉及高風險,處理欠佳,衰退重臨的機會不能排除,現時風險在上升之中。
無論如何,全球頂尖的經濟學者,都不相信經濟會出現V形復甦的局面。作為小型而開放的經濟體,香港極易受到外來因素感染,際此復甦似有若無的情況下,政府、業界以至普羅市民必須對全球大氣候的變化保持警覺。
諮詢會上,多位經濟學者均指出,各國以「量化寬鬆」(即大印鈔票)應對金融危機,將帶來嚴重的後遺症,高通脹會長期困擾市場,首當其衝的將是樓市,一旦銀行加息,資產泡沫爆破勢所難免,換言之,樓市正處於高處不勝寒的風險位。早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撐樓市「泡沫不大」的言論,向市民傳達錯誤訊息,為有識之士所批駁,是合情合理的事。
明年初市場可能出現大幅波動,樓市急跌令股市受影響的情況不能排除。曾蔭權早前說經濟已回穩,現階段政府不會再「派糖」,言論似是而非。政府應推出更多照顧弱勢社群與基層市民的措施,如繼續提供跨區交通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