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冷眼旁觀:先做好垃圾分類

膠袋徵費實施一個月後,超市的「背心袋」使用量減少一半,「平頭袋」使用量大幅增加,而由生產商用手挽膠袋預先包裝的商品也增加了不少種類。市民家中多了黑膠垃圾袋,也多了不織布袋,不少社區活動都派發不織布袋作紀念品,我就「囤積」了超過二十個。

然而,不織布也是膠質,一個不織布袋的塑膠量超過十個背心袋!此消彼長,香港人使用各種塑膠袋的總重量,比膠袋徵費前上升。但願這只是短期現象。

市民說,我們不介意自備購物袋,但政府要教我如何解決倒垃圾的問題,因為超市背心袋本來有垃圾袋的功能,如今不用背心袋,用大型黑膠垃圾袋不是更浪費?

這才是膠袋徵費的癥結。驗毒要配套,環保也要配套,只針對超市的背心袋,並不會改變市民的價值觀和生活習慣,要求每家每戶做好垃圾分類,才是最有效的減廢政策。在瑞士,政府要求垃圾分類,今天回收膠樽,明天回收廢紙,隔天收廚餘,送到工場變肥料,而分無可分的垃圾,才扔到堆填區。

當分類和回收成功,八、九成的垃圾都可循環再用,垃圾量才可整體下降。到時,政府再不用實施狹窄的膠袋徵費,而市面也不會充斥巧立名目的膠袋了。

可惜,我們的政府缺乏改革的勇氣,環保政策的推進速度如蝸牛。因此,就算膠袋徵費的成果是減少背心袋,還有其他千奇百怪的包裝,和變相要求大家濫用垃圾袋,不會減低廢物總量,堆填區繼續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