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冷眼旁觀:策略性考慮

當「四十五分鐘」並非全部事實,我們就需要問許多問題。首先,為何政府至今未就高鐵的策略思考告知市民,請大家參與討論?

鐵路在哪裏設站,就可以帶動當地的經濟,讓當地人民受益,這是最顯淺的道理。若在新界錦田設站,在西鐵毗鄰,除了讓新界居民不用坐高鐵到市區後再「打回頭」外,還可刺激新界西北的經濟發展和機遇,增加「大白象」西鐵的乘客量,「活化」西鐵,聽來這是最合理和便民的安排。

廣州市政府選擇在市郊的石壁鎮設站,當然也有它的策略性考慮,既做到不與目前的直通車競爭,也可提供另一選擇供番禺、南沙和佛山等地的居民享用,也是發展市郊作為具經濟活力的衞星城市的強心針。

除了經濟策略上的考慮,在西九設站的造價是六百億元,是天文數字,而整條二十六公里的鐵路在新界地底行走,更會影響不少自然生態。若高鐵的總站設在錦田,建造費不但可大幅降低,也可趁機整合和善用現有的基建資源。為何選貴不選平?為何選不方便而放棄最方便的方案?除了長官意志,除了長官可能希望把西九與高鐵扯在一起的主觀想像,我沒有其他答案。

上述策略性的考慮在過去半年已有不少議員和學者提出,但官員總聽不入耳。可能大家關注高鐵的出發點是菜園村能否保留下來,不遷不拆,政府不接納,與民間就「無得傾」,溝通停留在膠着狀態。

立法會在九月復會後會審議高鐵的六百億元撥款,今次市民真的要請立法會把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