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內兩度「引咎辭職」的封疆大吏孟學農的詩作《心在哪裏安放?》發表後,引來內地輿情的議論,把這個問題擴大到全體官員身上,要問一問「官員的心到底該在哪裏安放」?
非常「崇高」的說法,當然是官員的心要安放在人民身上,安放在革命工作上。然而,這話從官到民現在早就沒有多少人相信了。毛主席在的時候,要求官員們「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要為共產主義事業獻身,要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有了這顆心,或曰把心安放在人民和革命工作上面,毛主席說就可以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毛主席在的時候,有不少共產黨的幹部信奉這樣的偉大教導,並身體力行,那時共產黨的官員中確有這樣的幹部。那時在共產黨裏當幹部,特別是基層幹部,講的是「吃苦在先,享受在後」,當官沒有多少「着數」,還要「吃虧」,要「奉獻」。然而,所有這些都是革命年代、理想主義的產物,隨着和平建設,掌權日久,這些東西必然逐漸消失,毛主席的偉大教導必然成為被多數官員「陽奉陰違」、心裏嘲笑的說教。
老百姓也都清楚,現在的共產黨幹部、現在的官員,和過去的幹部、過去的官員已很不一樣了,甚至對他們的轉變「充分理解」。現在的老百姓對當官的要求不高,第一不要貪污貪得太離譜,第二不要欺壓善良、為非作歹,就算過得去的「好官」了。不知這是中國老百姓的可憐,還是當官的「好命」,因此,人們對孟學農的《心在哪裏安放?》說得那麼「有情有義」,那麼「為國為民」,實在有些不敢「承受」。
現在當官的,如非貪腐分子,如非奸惡之人,他們的心會在哪裏安放呢?第一最低限度自家須安穩、莫犯錯、保飯碗;第二盡量往上爬,爾虞我詐,權力鬥爭要多用心思,既然當官,那就是走仕途,甚麼工作多做,甚麼工作少做,要以是否有利升官為考量;第三要在自己在位時,經營好退休後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