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年紀小小臉上便掛着厚厚的眼鏡,這種情形在香港愈來愈普遍。然而,深近視絕非「睇嘢矇查查」般簡單,本港早有醫學研究發現,深近視者患白內障風險是常人的四倍,可令白內障提早十至十五年發生。專家特別提醒,即使激光矯視亦無法減低曾經深近視,導致白內障等眼疾風險增加的風險。因此,深近視人士在卅多歲時便出現視力突然急速衰退,切勿諱疾忌醫,因可能患上白內障,只要做手術植入新的人工晶體便可重拾視力。
眼科專科醫生周國安指出,本港十五歲或以上患近視的人口佔四成,其中十五至四十四歲組群內,近視度數達五百度以上的約有一成一。醫學上,八百至一千度便屬於深近視,他們患白內障的風險是其他人的四倍,失明及患青光眼風險高兩倍,視網膜脫落的風險高一倍。一項澳洲研究亦指,半數白內障患者有六百度以上近視。
晶體核硬化增屈光指數
白內障分為核性、後囊及皮質性三種,周國安指,深近視會令核性白內障變本加厲,因晶體核硬化,屈光指數增加,近視度數因而明顯增加。核性白內障常發生於晶體的中央位置,逐漸向周邊發展,令近視度數急劇增加,「短期內就可以由一千度飆升到一千三百度。」
藝人江欣燕在小學一年級被驗出有五十度近視,每升一年班便增加一百度,到十年前接受激光矯視手術前,近視度數已達一千度。約兩年前她開始經常頭痛和視力模糊,起初以為近視重返,但經常換近視眼鏡亦無補於事。及後她才發現患上白內障。她憶述當時無法接受事實,抗拒做手術,直至一年多後視力惡化至中秋節看到四個月亮、在馬路上看到六條雙白線,知道不可再拖,才毅然接受手術植入人工晶片,重拾視力,不用再佩戴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