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前在上海跟一些經濟研究機構交流時,對中國經濟走勢做過探討。
經濟預測基本上是言人人殊,和香港的賽馬貼士差不多,尤其是踏入這個不確定年代,我們面對的多是新的問題,又或者是以新的形式或面貌出現的問題,很難再以舊有的智慧和經驗來解釋,更遑論預測。
當時,上海經濟學者對形勢的預測一直徘徊於兩個英文字母:U和W。較早前是傾向相信U形,即是經濟已經在底層,剛剛到達向上的階段;但在五月份會面交流時,氣氛又轉為看淡一點,由U形轉為W形,認為目前向上只是中期反彈,反彈完結後,又會再度下調;但在今個月期間,情緒好像樂觀一點,認同U形的似乎又佔了大多數。
這個複雜問題誰也不敢說看得準,但從外面觀察,有一點跟以前不同,就是許多以往對前景看得很淡的權威人士都先後改口,轉而吹暖風。我們很難完全明白,可能是真的改變了,或者他們承受了政治壓力,又或者覺得要盡點義務,因他們繼續唱淡時,已不再是客觀預測,而是有份製造悲觀氣氛,令人減少投資消費,反而形成了一種自我實現效應。
美國用盡一切方法,包括改變會計制度和準則,來遷就其銀行,把利率壓到近乎零,讓美國銀行可以做無本生意。這服大補劑,目的就是希望把銀行養肥,以補回金融海嘯時流走的脂肪。假以時日,這劑無本生意的補藥,一定可以見效。
所以,問題基本面是美國不再用過去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擴張政策,改為提高儲蓄、減少需求。這對全球格局有甚麼影響?如世界可在沒有美國的消費下仍健康成長,那就會是U而不是W;但當多國,尤其是中國可不靠美國而獨自生存,那又是甚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