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專家所說最大贏家,並非指中國經濟最早進入上行的軌道,中國經濟最早恢復,也不是中國的金融市場在這次金融危機中所受衝擊最小,而是國家的競爭力相對提高,是中國真正進入國際大家庭,是表現政府管理層應對金融危機能力得到鍛煉。他認為,如果不是美國危機事件的出現,中國要在這三方面取得「如此之大的進展」,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說,金融海嘯助長了「中國崛起」,或者,中南海對此也感覺良好吧。不過,西方世界特別是美國另有看法,其中一個主流觀點,始終認為「中國崛起」其實是「中國威脅」也。
受到格林斯潘和索羅斯等名人高度評價的一本著作《世界是彎的》(THE WORLD IS CURVED),作者David M.Smick有關中國的看法,顯然帶有奧巴馬金融經濟班子思維的身影,值得注意。
作者指出如此這般的幾個觀點。第一,對全球經濟而言,中國代表一個巨大的弔詭,一方面中國不得不嘗試以聞所未聞的成長速度來擴張經濟,因為緩慢的成長速率意味着工作機會減少,因此可能形成更大(也可能構成危險)的政治與社會緊張;另一方面中國的快速擴張也隱含着一個風險,那就是成為殃及世界經濟與金融的泡沫。奧巴馬的財金官員不是曾經提出過類似的看法嗎?
第二,中國正企圖達到人類歷史中從未達到的目標——結合市場經濟和馬克思政權,這意味着一方面要避免官員貪污、大量資源浪費、環境惡化、生態嚴重不平衡的弊端;另一方面卻指望全球經濟無限度擴張,貿易體系繼續開放,這絕對是過分苛求了。
第三,「我們亟需要一個協調機制,嘗試導引這頭威猛但危險的巨獸,因為它有能力擎起世界到達繁榮的新時代,卻也可能把我們都拖下去陷入混亂當中」。
「威猛但危險的巨獸」,此乃當今美國人對中國的形象看法。中南海或者希望進入國際大家庭,但美國對所謂新G2,美國和中國,卻是另有盤算,以美國利益為依歸,而不是甚麼「同舟共濟」或者「同心協力」。
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