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軍政界:乾隆盛世和大英帝國

隨着中國經濟迅猛發展,乾隆盛世便常掛在媒體的嘴邊。輿論界近日翻出英國第一個訪華使團到中國的見聞錄,認為乾隆盛世是飢餓的盛世。

乾隆時代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中人口最多、國力最盛的時期。然而,英國使團成員約翰‧巴羅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說:「不管是在舟山還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裏,沒有看到任何人民豐衣足食、農村富饒繁榮的證明……房屋通常都是泥牆平房,茅草蓋頂。」一片貧困落後的景象。「在普通中國人中間,人們很難找到類似英國公民的啤酒大肚或英國農夫喜氣洋洋的臉。」

英國普通農民吃牛奶、麵包、乳酪、啤酒、醃豬肉、馬鈴薯、白菜、蘿蔔、牛油、茶葉和糖,星期天甚至可以吃上鮮豬肉;中國農民只吃粗糧和青菜,肉蛋奶都少得可憐,春荒時甚至要採摘野菜度日,遇到災荒,賣兒賣女更十分普遍。

乾隆盛世的貧困,更主要體現在精神上。英國使團看到官員強迫大批百姓來拉縴,兵丁隨意鞭打試圖逃跑或要求免役的民伕;而同時代的歐洲,人權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在乾隆十二年,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建夏宮,磨坊主向法院起訴國王,說新建的王宮擋了風,不利於風磨轉動。國王不得不讓步,對磨坊主賠償。

不過,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另有描述。他指英格蘭北部礦工居住條件比美國黑奴船更差,小小一間屋子擠住四十二個礦工和十四個童工,礦井內充滿粉塵、炸藥煙和碳酸氣,礦工多數患肺病,平均壽命四十五歲;利物浦四萬五千個工人及家屬住在沒有廁所和下水道的地下室;政府的委員驚呼「無法相信一個文明國家竟有這麼多貧窮、疾病和罪惡」,而農業工人簡直吃不飽。

相信英國使團和恩格斯都有事實根據,看來東西方的帝國都建築在窮人的血淚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