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濟世狂言:辮子被抓很難掙脫

鄧小平有句名言:「我是新疆維吾爾族大姑娘,辮子多,一抓就幾條。」香港青少年大概不知道甚麼叫「抓辮子」。毛澤東有「改造思想」的政策:「不抓辮子,不打棍子,不戴帽子。」實際上全國風行「抓辮子、打棍子、戴帽子」。「抓辮子」意思是挖空心思找別人的毛病,然後在開會時批評。如老鄧喜打橋牌,就可批評他是「資產階級生活方式」,說得嚴重點就是「打棍子」,若能上綱到敵我矛盾就要「戴帽子」,老鄧戴的帽子就是「走資派」。

魯迅一九三五年寫《病後雜談之餘》,談到辮子。他說:「假如有人要我頌(辛亥)革命功德……我首先要說的就是剪辮子。」他提到男人辮子:「打架的時候可以拔住,掙脫極難;捉人的時候可以拉着,省得繩索,要是被捉的人多呢,只要捏住辮梢頭,一個人就可以牽一大串。」由此可知,滿清統治中國,下令男人留辮是為了便於專政。魯迅又說:「我的辮子留在日本,一半送給客店裏的一位使女做了假髮,一半給了理髮匠,人是在宣統初年回到故鄉來了。一到上海,首先得裝假辮子……裝了一個多月,我想,如果在路上掉了下來或者被人拉下來,不是比原沒有辮子更不好看麼?索性不裝了,賢人說過的:一個人做人要真實。」

梁實秋有篇《頭髮》,其中有一句令我拍案叫絕:「辮子之最大的禍害則是一旦被人抓住便很難掙脫。」在內地生活,遇到混帳王八蛋政治上「抓辮子」,真的很難掙脫,「自我批評」或「檢討」也浪費青春。

大西南的彝族,男性頭頂前端一塊方形頭髮都要蓄留起來,編成小辮或以頭帕豎立包裹起來,稱之為「天菩薩」,視為個人尊嚴的象徵,據說內藏「天神」,有極大的殺傷力,可避一切鬼祟。換而言之,失去此辮就可能招來鬼祟。女人的辮子不知有此作用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