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即將對金管局遴選總裁的全過程展開質詢與討論,除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以黑箱作業方式甄選金管局總裁繼任人被批外,市民最關心的薪酬問題亦幾成為眾矢之的。政府高層屬意減薪約一成,議員多認為有更大下調空間。金管局總裁年薪問題惹火,端的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倘若成功削減金管局總裁的薪金,肯定會對其他大型公營機構的管理層薪酬待遇構成實質下調的壓力,尤其是以非商業原則運作、以規管市場營運及監察社會發展為主要職能的法定受政府公帑資助的機構,如平機會、職訓局及消委會等,均有較大的可議價空間。
有意見認為金管局、港鐵以至醫管局等帶有商業原則或與市場競爭人才的機構,薪金必須有巨大吸引力,才能吸引及挽留人才,然在公私營之間作出直接比較並不容易。
以金管局總裁為例,大型銀行的董事總經理大抵上可以與之配對,但是公私營的經營性質不同,前者擁有巨大的公權力,負責規管金融市場,後者的大銀行也在前者的管理範圍內。銀行以商業信貸手段謀取高額利潤為目標,在金融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在全球化空前擴張的時代,對銀行高層領袖的能力要求極高,豐富的金融專業技能、經驗與識見之外,國際視野、政治判斷力以至EQ也不能少,工作上既要頂得住老闆的壓力,又要能應對各層員工的問題,甚至公眾的訴求,也要迅速回應。
有趣的是,銀行管理層的薪酬,固定薪金一般比例只佔五至六成,花紅則佔有四至五成之巨,而且富有彈性;相反,金管局總裁的浮動部分則只佔兩成左右。金融海嘯之下,銀行出現大幅虧蝕,甚至被收購或乾脆結業,管理層的花紅被大幅削減亦勢所難免;相反,以公帑支撐的金管局則穩如泰山,總裁的浮動薪金部分大概只有輕微下調,是否合理,極受質疑。
銀行管理層的表現受到董事局嚴格的評核;相反,金管局總裁與副總裁的表現,以及財政司司長的年度評核如何,納稅人無從得知,「職業安全度」有絕對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