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民困推三阻四 問信心從何而來

在金融海嘯及豬流感夾擊之下,市民無不對前途感到憂心忡忡,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近日撰文力排眾議,誇言金融海嘯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本港失業率飆升的情況已有「緩和下來的迹象」,港府推出的穩金融、撐企業、保就業策略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他揚言,港府下一步的工作將是「促信心」,為經濟復甦鋪路。

曾俊華仍然不改其脫離實際的浮誇作風,令人失望。「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五成一的受訪市民預期未來失業率將大幅上升,三成五指將輕微上升,認為與現時差不多的不及一成。可見,大部分民意與曾俊華的樂觀預測南轅北轍。

市場人士同樣看淡經濟前景,有人事顧問指出,企業會繼續裁員,金融、物流等經濟支柱行業均是失業重災區,而豬流感疫情將進一步重挫旅遊業,預期在今年第三、第四季,本港失業率有望上升至百分之六點五,並在高位維持一段時間。保守的估計是,最快明年第二季才能見到經濟復甦的曙光,打工仔只能望天打卦,靜待驚濤駭浪早日過去。

口說無憑,統計數據最有說服力。本港首季GDP暴跌百分之七點八,為亞洲金融風暴以來最差;而整體出口貨物劇挫近兩成三,更創出五十五年來最大的跌幅,港府不得不將全年經濟預測由負增長百分之二至三,大幅調低到負百分之五點五至六點五,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年更連續五度調低對全球經濟的預測。在本港及外圍形勢持續惡化的情況下,曾俊華全力描繪本港經濟在全球率先復甦的假象,如果不是出於無知,就是刻意營造政績,為自己的無能與失職塗脂抹粉。

不妨舉個例子,曾俊華在今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強調保就業是施政重點,創造六萬多個就業機會,實際上只是提供短期工作及大學生實習計劃。可惜,大學生實習計劃甫推出便備受質疑,不堪再提。我們可以看到,十大基建緩不濟急,漁人碼頭胎死腹中,連一個簡簡單單的灣仔中環繞道也要曠時廢日,到二○一七年才能完工。諸如拆招牌一類的小工程不過是裝點門面,港府敢不敢公布,迄今共創造了多少個職位呢?

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兩成九受訪者認為,十大基建、六大產業流於空談,未能創造大量職位;指港府措施力度不足的有兩成二,而不滿港府官僚作風令大小工程一拖再拖的市民則高達三成三。早前紅磡發生鐵閘壓死人事故,揭發當局半年前就計劃更換,但遲遲未能兌現。港府的工作效率,簡直是蝸行龜步的代名詞。

事實上,自金融海嘯爆發以來,打工仔莫不面對減薪失業之苦,在水深火熱中掙扎,惟有手捧金飯碗的十六萬公務員穩坐釣魚船。港府高官更加虛偽,享受着全球一流的薪酬福利,一邊高喊「同舟共濟」,另一方面卻拒絕回應要求其減薪的呼聲。曾俊華曾稱,高官減薪對港府開支幫補不大。直到最近「薪酬趨勢調查」顯示公務員需減薪,港府才勉強表示願與市民共度時艱,明顯欠缺誠意。

上述調查顯示,兩成一市民指當局受政治壓力才會減薪;一成一批評減薪太遲;五成三認為高官薪酬偏高,早應帶頭減薪。然而,儘管高官表示願意減薪,但何時減薪及減多少,至今還是未知數,顯然還想拖得就拖。

危機當前,曾俊華本人早前承認本港形勢「急轉直下」,需要推出新一輪紓困措施,但又推三阻四,要市民繼續畫餅充飢,盡顯其守財奴本色。所謂紓解民困、同舟共濟,根本是言不由衷,正如內地樣板戲《紅燈記》中李玉和對日本鬼子鳩山的一句經典台詞:咱們是兩條道上跑的火車,走的不是一條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