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是九十年前中國青年追尋救國之路的一次總集合,不只是政治運動,更是文化啟蒙運動。在戊戌變法政治改良失敗以後,中國人選擇激進的政治鬥爭,由辛亥革命起,到共產黨誕生、國共內戰,到一九四九年共產黨取得天下,再到共產黨統治中國的數十年,激烈的政治革命和政治運動一直是中國人的選擇。而結果,恰恰與「五四」的初衷背離,半個世紀中國人吃盡苦頭,國家積弱,文化瀕於崩潰。
「五四」運動追求的強國之路,直到一九七八年開始的改革開放,才算有點眉目,而這個眉目,便是引進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重新肯定科學理性的價值,也部分肯定了民主的價值。如此,九十年過去了,中國人到今天才明白,共產主義能不能救中國還不知道,眼下倒是資本主義救了中國。
當年中共批判陳獨秀,說他認為中國未有成熟的資本主義,不宜實行社會主義革命,斥之為「右傾機會主義」,如今看來,中國走了一條大大的彎路以後,還是回到陳獨秀思想的原點,重新在補資本主義的課。
這次補課要補多久,補了之後是走資本主義的路,還是走社會主義的路,目前沒有人知道。歷史發展不以個別政治領袖的主觀意志為轉移,而是以全體中國人的集體意志為轉移,不管最終中國人的選擇如何,「五四」的精神都將是永恒的。
中國人民族性中的痼疾沒有因先賢們的大聲疾呼而得到根治,反倒又摻雜了更多複雜的變異,中國人需要另一次的文化更新運動,而現今看來,這恐怕還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