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觀:環保產業

經濟機遇委員會早前提出的六項香港具有優勢的產業,當中發展教育和醫療服務最易明白,創意產業和創新科技已在推動,認證行業的規模不會很大。而環保產業,是最具潛力的產業,卻距離香港的價值觀最遠。

「環保」說了很久,身邊不少朋友都身體力行,減少用電、自行為垃圾分類、崇尚簡約生活,但我相信他們只是少數。在「貪方便、貪便宜」和不介意破壞環境的心態下,香港的垃圾都被丟到堆填區(在台灣,逾六成垃圾可回收再造),建築廢料更被丟到原為農地的非法泥頭傾倒區。

我認同環保產業商機處處,但我相信靠地產和金融起家的香港商界,會嗤之以鼻。因此,要大力推動環保產業,就要先由政府開始,帶頭改造我們的心態和價值觀。

我說的是政府整體,不僅是環境局局長。

例如,物流服務署有怎樣的環保意識?署方的採購政策,是「首重經濟效益,目的是取得最物有所值的貨品和服務」。政府是個擁有十多萬員工的龐大機構,是個大「買辦」,當政府也願意接受環保產品,這產業才有市場。

政府的屋宇署負責屋宇裝備改善,機電工程署負責電梯和車輛的維修,他們又有怎樣的節能理念?在推動就業的號角聲下,不少政府建築物會在未來半年更換慳電膽,但這工程的出發點是節能意識,還是製造短期的就業機會?電動車說了多年,但電動車售價較貴,政府如何處理「物有所值」與節能減排意識之間的矛盾?

商界的環保先鋒說,香港缺乏能源工程師和節能產業的人才,香港的銀行借貸政策保守,若沒有抵押,很難獲得貸款;要發展環保產業,我們的創新技術也不行。我認為人才、資金和技術這些問題,都不難解決,但是心態的改造,卻是個大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