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刺激防止手術後嘔吐

惡心和嘔吐是常見的手術後不適徵狀,約有八成病人在手術後會出現作嘔作悶,徵狀可長達一至兩日,嚴重者會嘔至脫水,甚至嘔吐時用力過猛導致手術傷口撕裂。

8成病人手術後嘔吐

醫生一般會處方止嘔藥,但舊一代止嘔藥可能出現過敏及心律不正等副作用,而新一代止嘔藥則價格昂貴。中文大學分析全球四十六個研究,發現用針灸或外在儀器刺激位於手腕的內關穴,有效防止病人手術後嘔吐,數月前已引入作臨床使用。

中大麻醉及深切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陳建昌解釋,約八成病人會於手術後嘔吐,原因是受麻醉藥影響,曾插喉幫助呼吸亦會導致作嘔作悶,腹部手術、中耳手術及眼部手術較易令病人嘔吐,而年輕女士亦較年長男士容易嘔吐。

中大分析一九八六至二○○八年間,全球四十六項比較刺激穴位與安慰劑及止嘔藥療效的研究,綜合各項研究發現,每一百名接受安慰劑的病人中,平均約八十名於手術後仍嘔吐不適,但以針灸、佩戴穴位按壓腕帶或經皮神經刺激器來刺激內關穴的病人,每一百人中只有五十六人仍出現術後惡心和嘔吐。針灸的副作用比其他療法輕,只有部分病人的針口出現紅腫或過敏。

中大已在威爾斯醫院麻醉科引入數部經皮神經刺激器,在手術後的復甦病房給予作嘔作悶的病人使用,原理是通過電流刺激內關穴,達致止嘔效果,短期內將增添數部有關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