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五行:回報父母 理所當然

常見的《二十四孝》版本,壓軸是黃庭堅的「滌親溺器」。主角黃庭堅是詩人、畫家、書法家,他是蘇東坡的四大弟子之一,與蘇東坡亦師亦友,在書畫成就而言,兩人比肩,合稱「蘇黃」。

黃庭堅出身書香門第,少年受父親黃庶薰陶,耳濡目染,七歲就能作詩。可惜未到十四歲,黃庭堅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侍奉母親之餘,勤奮自學,二十二歲中進士,入皇宮當校書郎,後升任太史,負責皇帝的文書工作。黃母多病,黃庭堅下班回家,都是先把母親照顧好了,才習字繪畫,家中雖有傭婢,但黃庭堅盡量親力親為,尤其是母親的便器,他早晚都親手徹底清潔乾淨。

今時今日,家居潔具非常現代化,孝子賢孫很難倣效黃庭堅「滌親溺器」,除非父母晚年大小便不方便才有機會。想一想,自己幼時,父母照顧你吃喝拉撒,現在小小回報又算得甚麼?

儒家的《孝經》這樣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揚名後世,以顯父母」是孝之終。孝順父母,由愛護自己身體,不敢作任何自殘為基本,然後發展到修身、學習、立業,對國家有貢獻,受到社會讚揚,在歷史長河中留芳,父母因生了你而光榮。此外,還要做到,在家中無處不表達對父母的孝敬,讓父母有豐足的物質享受,關心父母的健康,父母去世要表達自己哀痛,祭祀的要「敬如在」。

方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