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御膳刀工超班松鼠魚

中國四大菜系之一的蘇菜,又名江蘇菜,是飲食文化最為悠久的地方菜系。據說有一位蘇州名廚,善以百變的烹調方法炮製魚鮮,經其巧手的海鮮名菜數之不盡,當中包括清代乾隆六下江南必吃的「松鼠魚」,更因而成為御膳菜餚,進而成為膾炙人口、刀工盡顯的經典佳饌。

乾隆讚嘆 驚為絕品

提起江蘇菜,大家自然會想起造型精緻細膩、刀法巧手講究的淮揚料理。銅鑼灣一間上海及淮揚食府主任廚師張永俊師傅,擅長烹調江蘇菜,尤其拿手「松鼠魚」,問到這道菜的由來,他想一想道:「淮揚菜主打手工精巧、原汁原味的海鮮菜餚,當中又以炮製魚鮮最為出色。而早在『松鼠魚』聲名大噪之前,江蘇省內的居民已經會用炙、蒸、炒、炸、燒等方式烹調魚類。直至清代乾隆皇首次下江南,途經蘇州,聽聞當地有間好出名的食店叫松鶴樓,專程慕名光顧,廚師欣聞皇帝駕到,自然不敢怠慢,首選自己最拿手的魚鮮菜餚招待,還分別在刀法及味道上多下工夫。」

張師傅續道:「首先將原條活口魚鮮生劏,然後起骨(界刂)花,將魚炸成昂首翹尾的松鼠造型,再淋上酸甜適中、鮮香醬紅的滷汁,吱吱的聲響,把這原本寂寂無聞的一道地方魚菜,變成繪聲繪影的『松鼠魚』。」乾隆一嘗,驚為絕品,更每次下江南都例必品嘗此菜之餘,還吩咐御廚仿製,成為御膳之一。

製法繁複 一絲不苟

「松鼠魚」經乾隆一讚而打出名堂,既成為御膳,其獨特滋味與考究,亦傳遍全國,甚至揚名世界。張師傅指清代著名的飲食書籍《調鼎集》中,也記載了烹調這菜的細節:「取季魚,肚皮去骨,拖蛋黃,炸黃,作松鼠式。油、醬油燒。」看似簡短的文字描述,卻道出了不時不吃、選材、刀法、火候、造型、醬料各方面的一絲不苟。

選材必須是活口肥美的季節河魚,當時的人就多用重約1.5斤的鯉魚或桂花魚,取其肉嫩滑溜;起骨後啖啖肉。至於臨吃前才淋上的滷汁,做法也不馬虎,材料也有十多種,包括青豆、崧子仁、河蝦仁、椒粒、番茄和糖等,先用熱油炒香各種配料,再依次加入調味料,令味道酸甜適中,平衡經過油炸的油膩感,並增加菜式的立體感及色香味,也貫徹巧手講究的蘇州菜特色。

控制油溫 炸出造型

松鼠魚的精粹除選材、刀功、調味外,最講究就是塑造出立體造型的松鼠形態。張師傅指魚肉下鍋的油溫是塑造出造型的要訣。起出的魚頭會先放入滾油中炸至鬆脆,魚肉則鎅花沾上蛋漿及生粉,先炸兩邊以定型,再轉細火將魚肉慢炸至金黃色。時間及火候必須拿捏準繩,才能做出昂首翹尾的松鼠造型。

古書記載 精選食材

《調鼎集》乃清代食譜大觀,以揚州菜為主,記載了2千道日常小菜至宮廷滿漢全席的菜餚,包括松鼠魚,另記錄1千種茶點果品的烹調方法、擺設等,稱得上是廚師們的入廚秘笈。此書共有10卷,包括調味、蔬菜、茶酒、果品、河鮮等入廚的實用內容,堪稱中國烹飪藝術的巨著之一。

撰文:褚愛琪

部分攝影:莫文俊

查詢電話:2881 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