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推手 見證吳冠中市場潛力

「我想建造一座橋,是東方和西方、人民和專家、具象和抽象之間的橋。」已故當代畫壇大師吳冠中(1919~2010年)是二十世紀中國藝術界舉足輕重的人物,生前致力於探索中西藝術的融合,筆下的作品具備開拓精神和時代特徵,極具收藏價值。不過,作為近年藝術市場的搶手貨,吳冠中的作品也曾被低估、忽視,猶幸得到識貨之士的支持,像「一畫廊」主人方毓仁更是吳氏作品的主要推手之一,亦反映了收藏家只要培養出獨到的眼光,不難發掘出具市場潛力的佳作。

由被忽視到受關注

今年是吳冠中誕辰100周年,回顧其創作人生,很富戲劇性,因其作品糅合中西元素,早期未受市場關注,每幅畫作才賣數十元,但經歷歲月的沉澱,愈來愈受追捧。經營藝術品買賣生意逾30多年的方毓仁,不但目睹香港藝術市場的成長,更是吳冠中作品屢創拍賣佳績的見證人。

「我與吳冠中的淵源始於70年代的北京。當年,我在一所中學教英文,同事吳可雨是吳冠中的兒子,因而有機會接觸這位大師的畫作,並意識到它將會成為中國畫的出路。」原來方毓仁自小已對傳統藝術感興趣,尤其熱愛京劇,但深明中國畫不能因循以往套路來創作,若是一成不變,難以引起年輕人的興趣,而吳冠中曾在法國留學,畫作結合了中西藝術的特點,正正可為中國的繪畫帶來突破。

來港發展一鳴驚人

「由於吳冠中的畫風糅合了中西元素,當時在內地備受傳統派批評,同時亦不為西方派所接納,有見及此,受盡排斥的他,嘗試到香港發展,並找了我協助代理其畫作和策劃活動。」當時已回港開設畫廊的方毓仁表示,在著名中國畫專家蘇利文教授的講座上,吳冠中的名字逐漸受到香港收藏家和藝評人的關注,之後更獲藝術中心邀請舉辦回顧展,令更多人有機會認識吳冠中的畫作。

回顧展的成功,令方毓仁有了策劃商業畫展的想法,跟藝術家商討後,終於在1989年策劃了首個銷售展「吳冠中——萬紫千紅」。「還記得預展日的早上,畫廊門外已出現了長長人龍,甚至要採取派籌方式疏導人潮,而大部分畫作亦在展覽首天售出。自此之後,吳冠中的作品價格愈來愈高,亦開始成為拍賣市場的常客。」

風格多變中西兼容

據方毓仁指出,由50年代的水彩畫,60年代的油畫,7、80年代的《水陸兼程》(吳的短文創作),到90年代結合文字的畫作,吳冠中的創作風格經歷了數個階段的轉變。「自法國歸來後,吳冠中曾熱衷於人物繪畫,卻被批評為醜化工農兵,令他改變了創作方向,致力於『油畫民族化』,以西方油畫的方式繪畫風景,藉此體現民族精神和內涵。以《周莊》為例,畫中的景觀富有中國情懷,而創作時間跨越20年的《桂林》,同樣以西方的現代主義分析中國物象。」

至於吳冠中的水墨創作,同樣融合了西方的現代主義,以獨創的彩墨技法,展現了水墨活潑的一面,正如1987年創作的《榕樹與海》,畫作取材自一棵老樹,藝術家採用多角度取景,以不同切入點描繪景象,構圖疏密相間,充滿層次感,堪稱吳冠中的水墨代表作。

關於吳冠中

1919年生於江蘇宜興,早年畢業於杭州的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及後到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學習美術。由於藝術成就卓越,吳冠中於1991年獲法國文化部授予「法國文藝最高勳位」;翌年更獲大英博物館打破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慣例,首次為其舉辦展覽。

撰文:吳俊賢
部分攝影:張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