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殺手

陸醫生:

我母親現年八十多歲,最近因持續頭暈,入住私家醫院。醫生做過磁力共振,驗出腦部有輕度中風,用急性抗凝藥治療,現已穩定。醫生說,她中風的原因是患有心房顫動,容易產生血塊,導致中風。建議長期服用薄血藥,但有出血的風險。請問為甚麼我媽近年有心血管病和中風的危險呢?現在應該怎樣做?應服薄血藥或不服?中風和出血的風險,哪個較大呢?中醫藥防治中風的功效如何?可否介紹醫生?

李太上

親愛的李太:

步入初冬,「秋冬殺手」逐漸浮現出水面,它就是腦血管病,是因腦血管病變引起的腦功能障礙,包括栓塞和血管破裂,引發頭暈、四肢麻痹、言詞不利、口面偏癱、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及危害生命。

中醫認為,中風的病因為正氣虛衰,痰瘀堆積,導致中風。西醫認為,引發中風的危險因素包括以下各點:

1.不良生活和飲食習慣

煙、酒、高鹽、高脂飲食、肥胖、缺乏運動及精神緊張,可誘發腦血管病。

2.高血壓

高血壓有慢性無聲殺手之稱,可引起血管硬化,傷害腎臟,導致惡性循環,又進一步增加血壓。高血壓為腦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3.糖尿病

糖尿病可引發腎病、血壓高、血管硬化,是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之一。

4.高血脂症

高血脂、肥胖、高血壓為腦血管病發的三劍俠。

5.心臟病

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心律失常等,常伴有腦血管病。

心房顫動容易在心房內產生血塊,流入腦內,便會造成腦血管栓塞,或導致出血。患有心房顫動者,多需要服用薄血藥,減少血塊的形成,防止腦中風。服用這類薄血藥,有出血的風險,如胃腸出血、皮下出血、關節出血等,所以劑量是為重要,過量增加出血風險,過少則療效不足。傳統抗凝藥要着重戒口,中西藥也不能同服。好處是此藥有特定的解藥,過量時有藥改善。至於新一代的薄血藥,毋須特別戒口,但沒有特效解藥。請向醫生了解清楚哪種藥物適宜。心房顫動患者,服用薄血藥時,不主張服用中藥及健康食品。

陸宏隆醫生

陸宏隆醫生會為你解答所有中西醫學問題,歡迎讀者來信查詢任何相關醫學問題。

地址:香港大埔工業邨大昌街23號東方報業中心《東方日報》〈中西結緣〉收

電郵:cl@clydeluke.com

傳真:2377 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