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身飲食要夠「薑」

今個星期五是「大雪」,縱然香港不會見到雪花紛飛的場面,但早晚已Feel到陣陣寒氣,要是刮起風,真的可以冷得騰騰震!想保暖禦寒,可以從飲食入手,而用途多多的薑更是最常用的食材,但薑不能亂食,尤其是晚上食薑,分分鐘適得其反!

點止驅寒咁簡單

眾所周知,薑有驅寒作用,當一個人出現感冒徵狀如鼻塞、流清涕、肢體痠痛等,煮食生薑,能解表散寒,溫肺止咳,而含服鮮薑或生薑汁,更有明顯的止嘔功效。說到祛風寒,老薑的功效又會比嫩薑佳,因此內寒較重時,可選用老薑或乾薑。若有虛寒性出血,包括女性月經不調,可採用炮薑入藥,有助溫經止血。另外,製作海鮮時,加入適量生薑製品,可解魚腥、蝦蟹毒。至於性涼味辛的生薑皮,也有行水消腫的作用,用作外敷,更可治膿腫瘡瘍。

夜晚食薑悖常理

雖然薑能治理寒性病症,有助改善四肢冰冷畏寒、風濕關節冷痛等情況,但並非任何體質都適宜,像陰虛內熱及實熱者,切忌食薑,徵狀包括盜汗、手足心熱、虛煩不得眠、咽痛咽乾、口舌生瘡、大便秘結等。註冊中醫師方麗璋又指出,清晨時分,人體陽氣較盛,性溫味辛的薑,有發散向上的作用,此時服食可以健脾溫胃,促進消化。相反,入夜後陰氣上升,為益養精氣的時間,食薑則會影響睡眠和腸道休息,有悖陰陽常理,所以坊間有「夜晚食生薑,毒過食砒霜」之說。

外用可紓緩痛症

除了食療作用,以生薑煮水或生薑粉加水泡腳,每晚浸泡10至15分鐘,可以疏通活絡、暖身驅寒,改善睡眠。其次,針對風邪導致的感冒頭痛,或反覆發作的偏頭痛徵狀,可將生薑切成一元硬幣的厚度,在鍋內焙約3分鐘至騰出清香,取出兩片稍放涼,分別貼在腦後的風池穴(在頸後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用力按揉,每天2次,每次15分鐘,有助減輕頭痛。順帶一提,把生薑切片,放入濃鹽水中煮沸,再把薑片熱敷腰部和膝關節,更可紓緩因雨天或天氣驟冷導致的腰痛、膝關節痛。

食譜參考

當歸生薑羊肉湯

材料︰當歸10克、生薑15克、羊肉250克、紅棗適量

做法︰羊肉去骨,剔去筋膜,放入沸水鍋汆水,撈出放涼,切成條狀。砂鍋內放清水,先下羊肉,放當歸、生薑,武火燒沸,去浮沫,再以文火燉1.5小時至羊肉熟爛;當羊肉半熟時,可放入紅棗。

功效︰補虛溫中、散寒止痛

黃酒雞湯

材料︰雞肉250克、老薑100克、糯米酒250ml

做法︰雞肉斬件,老薑連皮拍扁,下鍋炒老薑和雞肉後,加黃酒和適量開水煮滾,再放入砂鍋,以小火煲15分鐘。

功效︰滋補身體、活血祛寒、通經活絡

薑棗茶

材料︰生薑100克、紅棗100克

做法︰兩種材料加水500ml,煎煮15分鐘,起鍋前加入紅糖調味,即可當茶飲。

功效︰驅寒暖身、溫中和胃、補血正氣

老薑紅棗黑糖番薯糖水

材料︰番薯500克、老薑30克、紅棗10枚、黑糖100克

做法︰番薯削皮切塊,老薑連皮拍扁,紅棗洗淨後剪開備用。鍋中加入2公升水,煮滾後加入番薯和紅棗,待25分鐘後再加入薑和黑糖,再等待10分鐘即可食用。

功效︰溫經散寒、養顏通便、益氣補血(適合冬天容易手腳冰冷、血行不暢的人士)

其他禦寒食材

花椒

功效︰溫中止痛

食法︰把花椒融入菜餚,如花椒炒雞丁、花椒炒椰菜花等,可令口感變得鮮香。

功效︰溫中健胃

食法︰生食、煨食、煮粥、煎湯、搗泥、丸服皆可。

胡椒

功效︰溫中散寒

食法︰湯羹即將出鍋時,碾碎後散上少許,均勻拌入,亦可放入豬肚中煲湯,但不宜高溫油炸。

肉桂

功效:補火助陽

食法︰可加入牛肉燉湯,亦可磨成粉末,用於炮製肉桂茶或粥品。

飲食以外的保暖法

1.艾灸

做法a:將艾條點燃,放在冷痛位置上方,或施灸於關元、足三里等穴位。

做法b:可利用生薑隔開艾炷,於皮膚(圖為大椎穴)上進行施灸。

2.按穴

做法:掌心貼在相關穴位上來回摩擦,或進行熱敷,如湧泉穴(位於足底第二、三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神闕穴(在肚臍中)、關元穴(位於腹正中線上、臍下3寸)、命門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等。

撰文︰馬珮嵐

攝影︰郭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