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水泡腳 暖身養生

氣溫下降,以溫水泡腳被視為暖身妙法,既可改善手腳冰冷,亦可促進血液循環,但其實泡腳的好處又豈止於此!在中醫學角度,泡腳有養生之效,只要懂得在泡腳水中加入相對應的藥材,加上方法正確,可望解決不少健康問題。

能促進血液循環

溫水泡腳是養生之道,皆因它能通經活絡、疏肝理氣、暢通氣血。據註冊中醫師楊明霞解釋:「腳是人體的『第二個心臟』,許多血管集中於腳底,而雙腳靠着靜脈周圍的肌肉收緊及放鬆,令血液能夠從腳尖經小靜脈,流回心臟,因此以溫水泡腳,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其次,腳底有6條連結人體臟腑器官的主要經絡,泡腳可以打通穴位經絡,有助調理內分泌系統,增強人體器官機能。第三,不少失眠個案都是因氣血功能欠佳所致,泡腳除了可改善新陳代謝,亦對神經和毛細血管有良好的刺激,抑制大腦皮層,從而產生安神效果。另外,泡腳有清潔人體之效,可幫助體內排走寒濕,清除人體血液垃圾,對增強抗病能力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可紓緩周期不適

對女性而言,泡腳也有紓緩經痛的好處,但要針對體質加入相應藥材。以氣滯血瘀型為例,徵狀表現為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經血色暗帶有血塊,患者可以歸足厥陰肝經的藥物泡腳,加入適量的引經藥醋,以起調和氣血、化瘀止痛之效。若出現下腹冷痛、熱敷痛減、手腳發冷等表現,應屬陽虛寒盛型體質,患者可在泡腳時加入歸足少陰腎經的藥物,有助溫經散寒,以紓緩痛楚。假如經期或經後出現小腹隱隱作痛,月經量少、色淡,可以歸足太陰脾經的藥物泡腳,藉着補氣養血來調經。楊醫師又指出,對於外感風寒及高血壓患者,利用熱水泡腳,有利祛除風寒;如能一邊泡腳,一邊按摩腳底中間的湧泉穴及大腳趾後方偏外側足背的太衝穴,將有助降低血壓。

睡前進行助入眠

泡腳好處多,但操作過程有不少地方要注意,例如材料有否引起皮膚過敏、腳上是否有皮炎或傷口、泡腳水的溫度是否適中等等。楊醫師說:「泡腳水應放涼至攝氏45至50度左右,事前可先以手掌在水面感受水溫,以防燙傷皮膚,只要水溫適中,就可以把雙腳浸入水中。泡腳桶夠深的話,應浸過小腳和膝蓋,否則,浸過腳眼也可以。浸泡時間約20分鐘,期間可以在水中輕踏,令水溫均勻,亦可在膝頭至泡腳桶之間蓋上一張大毛巾,保暖之餘,亦有助加強功效。另外,大家要避免在寒冷和大風的環境下泡腳,因下熱上寒會擾亂體內的氣機運行。泡腳時間方面,適宜在晚飯後兩小時或睡前一小時進行,不但能安神助眠,還可改善睡覺時手腳冰冷問題。泡腳後,首先要擦乾淨雙腳,若身體有汗,也要記得抹乾。」

加入藥材 強化功效

(一)針對中老年腰腿痛

材料:防風、丹參、黃芪、當歸(各15克)

功效:益肝腎、補氣血、祛風濕、通經絡

(二)針對體弱身瘦、血虛不孕者

材料:熟地黃、全當歸、熟附子、白芍、川芎(各15克)

功效:養血滋陰、調補肝腎

(三)針對中老年人肝鬱氣滯、脾胃不和所致的消化不良

材料:當歸、陳皮、青皮、砂仁、藿香、木香(各15克)

功效:疏肝理氣、和胃健脾

(四)針對風濕性關節炎

材料:苦參、蒼朮、川椒、黃柏、防風、荊芥、甘草、當歸、牡丹皮(各15克)

功效:祛風散寒、活血通絡、除濕止痛

中藥以外的選擇

艾葉泡腳

材料:乾艾葉(50克~100克)

功效:

i.加薑可治風寒感冒、關節病、類風濕、咳嗽、支氣管炎等。

ii.加紅花可改善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血液循環不好、手腳麻痹或瘀血。

iii.加鹽可紓緩眼紅、牙痛、咽喉痛、氣躁心煩、上火下寒、腳腿腫脹等。

iv.加花椒20粒,可治腳汗、腳臭、腳氣。

醋水泡腳

材料:米醋或老陳醋 (100克~150克)

功效:

i.殺滅細菌,解決腳氣、腳臭問題。

ii.緩解疲勞,改善睡眠。

iii.滋潤皮膚,軟化角質,增加皮膚彈性。

iv.祛除風濕,改善畏寒、怕冷等徵狀。

v.增強血液循環,清除人體血液垃圾和病變沉渣。

撰文:余彩瑜

攝影:莫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