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進導演陳小娟 聚焦小眾談平權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會誓死捍衞你發言的權利。」出自著作《The Friends of Voltaire》的一句,被一眾擁護普世價值的人奉為至理名言,但現今世界又有多少人能說到做到呢?

  在一個多元社會裏,每個人有不同的身份和處境,但大家所追求的,都是自由選擇的權利,無高低之分。早前於香港亞洲電影節曝光的《淪落人》,聚焦輪椅人士與外地女傭的相遇,通過兩者的經歷與心聲,展現自由平等的觀念。

受公路電影啟發

「世界上有很多不同類型的電影,有着重藝術性的,亦有關注社會議題的,正如以真人真事改編的《無聲吶喊》,上映後引起極大回響,甚至迫使南韓政府修改政策……對我來說,能夠令世界變得美好,固然不錯,但電影是一種相對自我的創作,因此只要有令我感動的故事,或想與觀眾溝通的題材,我都希望拍成電影。」

在大學時代修讀商科的陳小娟,曾在銀行工作,數年前看了一齣美國公路電影,深受啟發,終毅然辭職,希望實現自己的電影夢。「那齣電影名為《鱷魚波鞋走天涯》,講述兩個主角為了尋找解藥而踏上旅程,情節感人,亦令我明白到電影有帶領觀眾經歷不同人生的力量,於是有了投身創作的想法。後來,我報讀了電影碩士課程,期間透過拍攝短片來累積經驗,2016年成功在『首部劇情電影計劃』中獲獎,終於有機會把原創故事《淪落人》拍成長片。」

源自偶然的想法

《淪落人》聚焦社會上較易被忽略的小眾,講述一個對人生沒有期望的半身癱瘓中佬,遇上一個收起了夢想的菲傭。

陳小娟坦言,電影的原點來自一個偶然的想法:「數年前,在街上看到一位外傭站在電子輪椅的背後,主人則在座位操控輪椅前進,那是一個非常漂亮的畫面,但與此同時,我又有種越軌的感覺。後來,當我回想起這件事,心裏對當時的想法十分疑惑──為何我一眼認定她是外傭?外傭又為何不能與主人相愛?」

在陳小娟眼中,不論是輪椅人士抑或外籍傭工,骨子裏與一般人無異,只是平日擦肩而過,我們未必有機會了解他們,因此在《淪落人》一片,每個角色都是有血有肉,有情緒,有夢想,希望觀眾看過後,嘗試以另一種角度認識這班不同階層和處境的人。

加入追夢內容

漂泊異鄉,與家人相隔千里,獨自在陌生環境工作……為了理解這種複雜心情,陳小娟訪問了多位居港外傭,當中有兩人更是攝影師,每逢假日都會舉起鏡頭,通過相片抒發離鄉別井的心情,令她有了另一番體會。「當傷殘人士、外傭或貧窮者談論夢想時,很多人會覺得不切實際,但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有相同的權利,可以自由選擇會否追求夢想。」

有見及此,《淪落人》加入了「夢想」的主題,女傭在男主角的幫助下,一步一步向攝影師的夢想進發,她說:「以社會小眾為題材的電影,通常會反映其生活苦況,氣氛相對沉鬱,好讓觀眾更加關注他們的生活,但在悲傷以外,夢想對他們來說,同樣重要,加上我不想再消費這類題材,所以嘗試採用一個較輕鬆積極的風格,展現這班人的可能性,希望大家可以與主角一樣,能夠苦中作樂。」

撰文:吳俊賢

部分攝影:盧展程

場地提供:Eaton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