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望四方:歷史建築保育之路——大館新貌

中區警署建築群,又名大館,完成首期活化工程,正式向公眾開放。無論是從歷史、規模和營運角度來看,大館的重生都別有一番特殊意義。

從歷史來看,大館建築群是英殖民政府在香港第一棟公共建築。1841年英軍登陸香港,在港興建的第一棟公共建築物便是古蹟群內的域多利監獄。大館由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三組建築物組成,是唯一結合執法、司法及懲教於一體的三合一設施。從規模上來看,大館佔地面積龐大,原本共有27 棟建築物,至今有16 座保留下來,要加固建築結構使其適合現代使用,同時又要保留歷史遺迹,難度頗大。

如此龐大的建築群,不能只作為陳列室,特別是在中環如此黃金的地段,如何在非牟利的原則下與市民遊客做到互動,是營運的最大挑戰。營運商賽馬會慈善基金為大館成立了一家非牟利機構,以文化及消閒目的地為主打,聘請熟悉文化歷史的專業管理者營運,大館開幕的一系列高水準藝術活動,可見其團隊的專業化程度。

活化後的大館有不少有意思的細節,為了令參觀者體驗監倉內的感覺,刻意不在監倉設置冷氣。域多利監獄的操場,保留了高低不一、磚塊各異的磚墻,記錄了監獄圍牆不斷加高的歷程。為了將磚牆原汁原味還原,重建時要在磚頭刻上編號確認位置,為重現歷史花費了不少心機。活化後的大館提供導賞服務,定期舉辦展覽演出等文藝活動,亦配備零售餐飲設施,配合舊城中環線路推廣,相信會成為不少遊客的打卡熱點。

Profile

姚思榮,立法會旅遊界功能界別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