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沖」有料到:一個處處中伏的年代

近年香港人很喜歡將「中伏」這個口頭禪掛在嘴邊,尤其是出外旅行時遇到店舖招呼不周到、端上的食物質素不好,或碰上不愉快的事情,統統都用「中伏」來形容。但始料不及的是,單單一杯雪糕也令人「中伏」!話說最近日本原宿很馳名的一間雪糕店登陸泰國曼谷的Siam Center,開業至今約兩個月人龍不絕,每次前往都看到店外「打蛇餅」,要排好一陣子隊才能吃到。雪糕售價約一百幾十泰銖,這並不是甚麼大數目,但卻足以引起不安和投訴。很多本地人、我的朋友及網友都喜歡去幫襯,自己嘗過也覺得跟日本的分別不大,當然我不是專業食家,味蕾及對食物的感覺可能有所不足,但覺得只是一杯雪糕,無傷大雅。但將報道放了在社交媒體,卻引來網友說「中伏」,他們認為跟日本及台灣的出品是兩回事。

在網絡世界之中,大家都享用十足的言論自由,不過某些用詞是否恰當呢?你可以說質素欠佳或味道不好,但用到「中伏」、「伏了」來形容,究竟吃一杯雪糕可以有幾「伏」呢?真的教人摸不着頭腦。為了此事我也向該網友道歉,因為在言論自由下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不滿發洩出來,而且每個人的口味也不同,我也經常說「百貨賣百客」,只不過是我沒料到一杯雪糕也會令人「中伏」,這個「伏」真的可大可小。

胡慧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