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沙壺玩樂中學習STEM

港人向來喜歡追潮流及新鮮感,就連運動項目亦一樣,最近學界興起桌上沙壺,玩法刺激之餘,當中還包含STEM元素,因此吸引不少學校引入這新興運動。你都對沙壺有興趣?即刻看看它有何吸引之處吧!

玩法類似冰壺

對於好動一族而言,冰壺的玩法絕不陌生,而沙壺的玩法與冰壺很相似,參加者需要把對方的壺擊走,並嘗試把壺留在圓心為目標,圈內區域設有不同分數,若沙壺在兩個區域之間「擲界」,則以壺的圓心為準,任何一方只要在4回合內累積最高分數即能勝出。有別於冰壺,沙壺場地會由地上改為於一張3米乘0.8米的桌上進行,而且沒有刷冰員拿着刷在地板上推,反之沙壺滑動的關鍵在於沙粒。創意運動協會創辦人之一Steve指出沙壺專用的是在美國訂製的圓形沙粒,與一般沙灘可找到的沙粒不同,圓形沙粒能運用滾輪原理令沙壺滑動過程更加暢順,同時桌子上的圓形沙粒可減少摩擦力,使沙壺滑得更遠。

蘊含STEM元素

相傳沙壺在16世紀已在英國發明,近年致力推廣新興運動的創意運動協會於去年在香港多間小學引入沙壺運動,並計劃一年舉辦兩次學界沙壺比賽,目的是希望讓學生們從中學習STEM知識及培養創意、溝通、協作及解難力,同時增加學生對創新運動的興趣。

由於近年興起STEM教育,所以Steve在推行含STEM元素的沙壺予學界時相對較容易。究竟沙壺與STEM有何關聯?根據牛頓運動第一定律的慣性運動,物體會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運動狀態為止,而沙壺在推出後到達某一位置便會停下,是因為有外力出現所導致,這外力又是甚麼?就是學生在接觸沙壺移動時,與沙壺桌子表面所產生的摩擦力及空氣阻力,令到沙壺靜止直線運動。

學懂團隊精神

早前創意運動協會舉辦了第一屆學界桌上沙壺比賽,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的4名學生分成兩隊出賽,結果分別獲得亞軍及傑出表現獎。他們均表示在學校今年3月尾推行沙壺前,從未接觸過沙壺,對它是「零認識」, 接觸過後卻瞬間迷上。作為領隊老師的常識科科長馮德敏老師,見證4名學生於個多月備戰期間的成長,她說:「回想比賽中的其中一局,他們的沙壺原本停在50分區,但旋即被對手的沙壺推走,那刻他們沒有氣餒,反而懂得互相安慰。而在初賽中,他們兩隊同校隊伍要對戰,獲得傑出表現獎的蕭霖浩及劉議聰不計較自己的得失,決心幫助對方勝出,這種心態真是非常難能可貴。」

獲得比賽亞軍的4年級學生邱樂為及黎瑋瑩,前者除了覺得沙壺比想像中好玩外,在比賽過程中更學懂勿單看個人得失,反而着重與隊友間的團隊精神;後者則認為參與沙壺活動後豐富了生活,並期望能再次參加比賽,從中欣賞別人的技術,擴闊眼界。至於蕭霖浩及劉議聰均認為同學之間誰勝誰負不要緊,皆因大家目標都是為學校增光。

撰文:司徒德琳

攝影:盧展程